当前位置:
党建学习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致力开掘兴绿活力源——“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 |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 发布时间: 2025-01-24 | 310 次浏览 | 分享到:



致力开掘兴绿活力源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系列报道之三

在历史时间坐标上,有一些时刻能镌刻下耀眼印记。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时代号角。这些重大战略决策,必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征程上留下浓墨重彩。

登高壮观山川阔,改革涌动兴绿潮。林草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推动林草改革创新落地见效,赋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深化改革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2008年以来,我国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深化集体林改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锚定“方向标”,画出“路线图”,集体林改再出发。

新一轮集体林改,以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为目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破解一些长期困扰集体林区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2024年,深化集体林改升温提速、全面推进。国家林草局印发深化集体林改“1+N+X”工作方案和相关工作通知,细化分解重点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28个省份出台省级深化集体林改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细化任务、创新政策、落实责任。

深化集体林改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福建、江西、重庆3省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7个市开展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8个省开展集体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在14个省份21个县市区开展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全国深化集体林改现场推进会,推广三明市的经验做法。

围绕“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关键问题,国家林草局明确提出稳定林地承包关系、推进林权流转、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建立森林经营方案制度、扩大可持续经营试点、推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等10条措施。江西省提出7个方面19项改革举措,创新政策供给。

由于林地承包经营权到期,出现了林地经营权的经营主体不敢流转、不敢再投入,影响规模化经营等问题。江西抚州、彭泽等地开展集体林地承包延包试点,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云南楚雄等地积极探索建立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在福建,林权证、林地经营权证、林票,这3个“小本本”成了林农“压箱底”的宝贝。福建漳州还首创林业地票、林票、碳票“三票”融合,逐步实现引资入林、资源变现。

从 2021年5月至今,全国已有近30个地区(省、市、县/区)开展林业碳票制度建设与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4年12月30日,国家林草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生态产品目录(2024年版),收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农田和城市七大类型生态系统的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类生态产品,有利于开展生态产品统计、核算、评价、跟踪监测及经营开发。

过去一年,为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场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发展活力,开展了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全国确定3类631个试点国有林场,以服务集体林改和“三北”工程建设。北方地区国有林场以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和后期管护等为重点,着力扩面增绿;南方地区国有林场以服务提升集体林规模化经营水平、提升森林质量等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

吉林、湖南、贵州、广西等出台相关文件,积极探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吉林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分类有序开发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探索放活人工商品林经营,广西5家国有林场深化管理机制改革试点。

国有林区改革同样交上了活林兴绿答卷。通过改革,国有林区实现了政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了新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国有林区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从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中收获了更多金山银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实现“三增长”。

空中俯瞰龙江森工林区

2024年1月,国家林草局出台支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改革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深化国有林区改革。

林业改革书写兴绿篇章,释放活林红利。广大林区实现森林资源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持续提升,创造出生态环境好颜值、生态产品好品质、林草产业好价值。

靠科技创新培育林草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有烟无火、有火无烟、有烟有火,树下面、草下面、灌木下面的火……无论什么类型的火,都逃不过无人机搭载的“火眼金睛”——动态视频精准识别系统,在距地面500米的空中,就能捕捉到火点,并精准定位发给森林草原防火部门,为应急扑救、灾后评估提供重要支持。

鸟鸣声监测识别系统设备安置在林区,可以智能监测识别鸟叫声,实时监测鸟类的迁徙或数量的变化。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视觉等技术研制的智能植保系统,可以智能识别和定位森林中的病虫害,精确喷洒农药,有效避免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