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成效明显。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出台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出台《节约用水条例》,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4.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分品类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退役动力电池、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循环利用。
(十)持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国家经济安全风险。
一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亩均中央补助标准大幅提高至2000元以上。印发实施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持续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继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完善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统筹做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及政策性收储、棉糖化肥市场调控。
二是能源资源安全基础持续巩固。配合出台能源法、修订矿产资源法,公布《稀土管理条例》。稳步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油产量2.13亿吨,天然气产量2464.5亿立方米;全年发电量10.1万亿千瓦时。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保障各类发电机组多发满发,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扎实做好重点时段能源保供工作。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建设管网和储气基础设施,“全国一张网”更加完善。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步提升。加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和及时处置。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四是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工作有序推进,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实施。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机制,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安全保障不断强化。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五是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积极稳定资本市场,新设并稳步推进使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四季度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成交金额环比分别增长1.1倍、1.6倍。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其中2024年安排2万亿元。加大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力度,平稳有序压降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推进。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清理“伪金交所”活动。
六是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有力有序。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管,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1.2%。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抓好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积石山灾后恢复重建,甘肃、青海两省因灾倒损民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全部完成。支持海河流域重大水利、重要城市防洪排涝、重点区域气象应急、重点水域交通安全保障等工程建设。
七是国防动员和国防建设有力推进。健全国防建设军事需求提报机制,深入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有关战略和规划落地实施,加强重大项目共建和资源要素共享。推动深化人民防空管理体制改革,以空间规划牵引人防工程布局优化,提升防空防灾融合能力,强化疏散体系建设和防护设备规范管理。持续做好国防培训教育、宣传普及和阵地建设工作。
(十一)落实落细惠民举措,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力推进稳就业促增收,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取得积极成效。出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优化整合吸纳就业补贴和扩岗补助。强化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帮扶。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和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持续做好重点人群技能培训。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指导地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110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