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因时因势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扎实开展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大政策力度,释放政策效能,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市场预期、社会信心有效提振,四季度经济明显回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34.9万亿元、增长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5.3%、5%。
一是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聚焦突出问题,围绕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强化存量和增量政策合力,推动需求较快回升,生产增长加快。有力实施财政货币政策。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得到保障,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二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着眼于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2024年起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坚持自上而下、软硬结合,建立实施项目储备、集中联审、专款专用、强化监督等全链条推进保障机制。“硬投资”方面,严格做好项目筛选,2024年安排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基本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软建设”方面,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扎实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规范项目全过程管理方面,出台“两重”建设有关管理办法,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严格资金监管,加强监测调度和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三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印发“两新”行动方案,出台工业、建筑市政、交通、农业、教育、文旅、医疗等七大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引领行动方案。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两新”工作。2024年,“两新”政策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12.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3.6%,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60%,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超过90%。
四是政策协调和预期引导不断增强。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加强各类政策统筹协调,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经济形势和重大政策宣传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举措,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一是“两个毫不动摇”要求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国家、省、市、县多层级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上线运行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养赋能计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出台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