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测算,三明市人工商品林1100万亩,约400万亩可开发成林业生物资产票据,价值超过200亿元
“林票2.0”是在吸纳“林票1.0”探索经验基础上打造的一种创新性林业资产凭证,已体现出示范作用
有了“林票2.0”,就可以尝试多渠道融资,为多造林、造好林解决资金难题
冬日暖阳照在山头,杉树、竹子随风轻轻摆动。
地处闽中山区的福建省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70%,有“中国绿都”之称。近年来,三明先行先试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为突破林权难流转、森林资源难变现、集体林质量难提高等问题,三明于2019年率先启动林票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将合作共有的林权份额化、价值化,制发成可流转、质押的收益凭证(以下简称“林票1.0”)。
2023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鼓励探索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林票运行机制,增强森林资源资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的创新要求。
同年底,三明市在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再进一步。当地创设林业生物资产票据(以下称“林票2.0”),并在第十八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上首发,为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林业、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了新路径。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官庄国有林场木荷防火林带(2023年7月26日摄) 姜克红摄/本刊
破瓶颈林票“升级”
“林票1.0”将国有单位与林农、村集体合作经营林地的林木折资量化,有效破解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碎片化、经营效益低、林业融资难的问题,助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由此,林票变成了“绿钞票”,树林成了“活银行”。
“拿着林票就像有了原始股。”64岁的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村民洪集体告诉记者,当地国有林场包下管理林地的任务,砍伐后还将以每亩13立方米的出材率保底收购,“收益比自己管理多了近一倍。”
三明沙县富口镇白溪口村村民杨孙忠与国有林场签订了124亩林地的合作经营协议,并获取相应价值的林票。兴业银行三明分行主动上门,向其发放149万元贷款,用于购买苗木扩大生产。
数据显示,目前三明市累计制发林票总额7.28亿元,惠及7.8万人,全市11个县(市、区)411个村开展“林票制”改革试点,试点村每年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三明市林业局局长陈平介绍,由于“林票1.0”是非标准化金融产品,存在流通性不足、市场化交易难等问题,只能在村民之间流转,无法在交易场所交易。
为破解这些瓶颈,三明市借助沪明对口合作机制,引入上海交易集团的专业力量,通过开展森林资源要素化、资本化、金融化的创新研发,形成了“林票2.0”,将森林经营主体全部的林木资源折资量化形成电子化资产凭证,可交易、流转、质押,也可由金融机构或资产管理机构通过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