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物消费稳定扩大。积极促进住房、汽车、电子产品、家具家装等大宗消费。将全国层面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统一降至15%,取消全国层面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住房交易、开发环节的税收负担,四季度全国新房、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环比分别增长21.6%、7.7%。开展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活动,全年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7万辆、增长35.5%,市场占有率达40.9%。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第十一批)。深入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绿色智能家电等下乡,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3%。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带动作用持续发挥,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2.8万亿元、增长6.5%。
二是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服务消费支持政策。全年服务零售额增长6.2%、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完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新增2天法定节假日。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县域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旅游列车等,国内出游人次、居民出游花费分别增长14.8%、17.1%。文娱消费持续增长,体育消费日益升温,马拉松、骑行、户外运动等加速大众化,赛事经济日益成为新增长点。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通信信息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促进老年人康养、文旅等消费潜力释放。提升外籍人员入境旅游支付便利化水平,单方面免签国家增至38个,互免签证国家增至26个,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增长60.8%。
三是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开展“消费促进年”等活动,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全国中华老字号数量扩围至1455个。因地制宜建设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商圈,累计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335个、服务社区居民1.07亿人。完善县域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出台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加强消费领域监管执法,开展2024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四是政府投资作用有效发挥。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3年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领域,强化项目监督管理。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实施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支持的1.5万个项目加快实施,一大批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项目按期建成。
五是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扣除房地产开发的民间投资增长6%,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0.8%。5个新核准核电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10%。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全年依托项目推介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531个、总投资4136亿元。建立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持续加强资金和要素支持。构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制度体系,累计62个项目发行上市、发售基金1660亿元,城镇供热、水利设施、农贸市场均实现“首单”推荐。
(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1个、1.9个百分点。
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引导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修订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推动落后低效产能稳步退出。出台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制定7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批准发布2259项行业标准,牵头制定144项国际标准。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和智能工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制造业中试平台数量超过2400个。举办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未来产业有序布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优化布局、做强做优。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提质升级,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加快发展,上市新药和在研新药数量均跃居全球第二。加快北斗规模化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建设,商业航天取得新进展。C919大型客机实现规模化运营,累计承运旅客超100万人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无人机唯一产品标识码、实名登记、缺陷召回等制度加快落地。集成电路技术攻关加速推进,2024年集成电路出口2981亿块,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加快落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