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统筹投资、财政、金融等综合性政策,深入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支持力度,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加快存量设备评估诊断和项目储备。进一步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实施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积极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简化补贴申领和支付流程,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违规骗补套补行为。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见和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加快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过强化产业调控、提质升级破“内卷”。坚持“减油、增化、提质”,推动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延伸。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推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业有序发展和技术创新,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实施造船基地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和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拓展先进纺织材料应用场景,加快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突破与应用验证。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支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编制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聚焦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共性技术服务、中试验证等重点环节,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开展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促进虚拟现实、视听电子、智慧家庭、先进计算、光电融合、新型储能、开源指令集架构等新兴领域抢先突破,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规模化应用场景。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以安全监管为基础的规则规制体系,适度超前研究布局低空智能网联等基础设施,推动低空装备研制应用,持续增强低空飞行安全监管处置能力,因地制宜拓展低空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北斗应用规模和国际合作,加快时空信息产业布局。建立健全商业航天基础性制度,支持持续提升商业航天发射能力,加快推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C919大型客机批量化生产能力,加快拓展C909海外市场。推动深海科技等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加快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三是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支持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未来能源、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未来产业。持续强化算力、数据等人工智能基础要素高效能供给,构建开源模型体系。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设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将安全和伦理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
四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出台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交易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数据流通安全治理制度细化落地。深入推进数字中国试点。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世界级、区域支柱型、区域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数据产业,打造数据产业集聚区。深化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5G工厂,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编制首批“数据要素×”场景指引。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和授权运营,推动数据资源场景化、多元化融合应用。持续推进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强化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
五是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布局建设。加快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深入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规则标准统一协同,加快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