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播种希望——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回响
来源: | 作者:新华社 | 发布时间: 2024-03-25 | 2830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 邱夏

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守护的地球村,也是需要精心浇灌的人类文明百花园。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倡议着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在全世界激荡起广泛而深远的回响……

“世界文明是一条大河”

“数字藏经洞”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沉浸式感受上午10点的阳光照耀莫高窟的景象;飞天、九色鹿、三兔共耳等经典图案在各国孩子们的画笔下显得多姿多彩;取材自敦煌壁画的舞剧《丝路花雨》在海内外长演不衰……

敦煌,这座千年丝路之上的绿洲古郡,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交融中,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历史上,这里是多元文明荟萃之地,中华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此交汇。敦煌古往今来的文化交流图谱以海纳百川之气象成为“世界文明多样性”与“文明互鉴”理念的生动诠释。

巴基斯坦前国家遗产与文化部部长赛义德·贾迈勒·沙阿非常熟悉敦煌洞窟中的犍陀罗风格塑像,他对去年带队访华举办“巴基斯坦犍陀罗艺术展”的经历记忆犹新。“中华文明是多样且团结的美好典范。”沙阿说,习近平主席深刻了解历史,他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告诉人们,应当欣赏文明多样性、尊重其他文化,这是推动世界实现和平之道。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之异与文明之同辩证统一。文明的差异不应成为制造冲突的理由,而应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正如大自然因多样生态而生机勃勃,文明也因多元融合而历久弥新。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局势越复杂,中华传统智慧“和合共生”的现实意义就越重大。

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宣扬所谓“文明冲突论”,中国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巴西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何塞·菲奥里指出,当一些势力试图分裂和分化世界的时候,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一个大国和一个伟大文明向世界人民提出的最宏伟的和平倡议”。

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拉伊德·法赫米认为,中国的文明观源自延续至今的和合文化,和合共生、相互借鉴才是不同文明之间正确的相处方式。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观,为世界各国打破文明隔阂、化解地区争端提供了有益借鉴。   

“世界文明是一条大河,不同文明就像溪流汇入这条大河。”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在他看来,希腊和中国之间的文明对话至为宝贵,因为“这是一场互学互鉴的对话”。在这个变乱交织的时代,“我们能够通过对话展现和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