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新模式,是保护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全新探索。
这是一种新体验,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有力实践。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调研,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询问树木生长、水源涵养、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情况,强调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特别是近一年来,多措并举、众志成城,在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科普教育、保障社区民生等领域开创了新局面,展示“梦幻雨林 淳美黎乡”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原真之美,迈出了国家公园建设坚实的一步。
旗舰物种带动生态保护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最具标志性的物种。
2022年4月,霸王岭片区,在对海南长臂猿D群进行日常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又发现1只新生婴猿。至此,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5群36只。
从2020年新添婴猿“平平”,到2021年新添婴猿“猿海”“猿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建设以来,海南长臂猿已连续3年实现数量增长。
海南于2019年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岛上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以及生态区位中最重要的区域划入国家公园,举全省之力,保护热带雨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海南不断修改完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启动国家公园勘界立标,开展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稳步推进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及周边热带雨林生态修复,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已基本完成。
2022年12月,智慧雨林项目完成验收,建成智慧雨林管理系统,完成省级智慧管理中心、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综合巡护系统、霸王岭和吊罗山片区建设,包括9条振动光线和105路摄像头的电子围栏,同时接入海南长臂猿活动区域的19路视频监控、320台红外相机和海南坡鹿活动区域的96路视频监控,实现分局和省局数据互联互通,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华睑虎、尖峰水玉杯、海南小姬蛙……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创建以来,已发现多个新物种,一系列保护措施让雨林更显生机勃勃。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有野生维管植物210科1159属365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49种,葫芦苏铁、坡垒、观光木等17种植物为极小种群物种。国家公园辖区共记录陆栖脊椎动物资源5纲38目145科414属54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