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林产工业低碳发展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研究员 刘军利
林业产业是规模极大的绿色经济体,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是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亦是森林“钱库”的具体体现。以木材资源、非木质林产资源等可再生生物质碳资源高效转化及循环利用为主体的林产工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与林业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加剧,无醛人造板、天然绿色森林食品等林产品供不应求。林产工业面临着由利用天然林为主向利用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木材资源向非木质资源转变、由单一扩大生产规模向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并举转变。
创新是推进林产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资源供给—精深加工—市场一体化的内循环产业链,推动国内大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林产资源加工利用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持之以恒开展“源创新”基础性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瞄准未来产业和新业态的变革方向,聚焦新兴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彰显区域特色,引领未来林产工业发展;加强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林产工业,提高劳动效率;补齐传统木材加工、林产化工产业短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林产工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打造以生物质热电碳联产为核心的能动供给模式,率先实现零碳工厂、园区。
森林是“粮库”
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粮库要食物
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教授 吴家胜
我国是多山国家,有34.65亿亩森林,是天然的大粮库,可提供高品质的“森林碳水”“森林蛋白”和“森林脂肪”,是主粮作物的重要补充。此外,森林植物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和营养功能成分,开发应用潜力巨大。建设森林粮库对落实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结构看,森林粮库主要可分六类:枣、柿、香榧等木本粮食,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苹果、柑橘等森林水果,菌类、竹笋等森林蔬菜,杜仲、枸杞等森林药材和茶、花椒等森林饮料、香料。从产量看,森林粮库在粮食总量中占比小,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效益良好的经济林产业格局,但森林粮库开发利用仍存缺乏发展规划、资源挖掘利用不足、品种选育滞后、低产低效林面积大、特色功能成分不清、欠缺高值化产品、全产业链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研究薄弱、跨界融合不够等诸多问题。
建议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科学确定产业种类、发展定位。二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出台森林粮食优惠政策,设立重大专项科研项目,建立森林粮食产业联盟,组织多方力量参与产业发展。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攻克特色森林食物精准育种、生态栽培、精深加工等基础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四是推进产学合作共赢,围绕森林粮库,构建“政产学研命运共同体”。五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森林粮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六是推进跨界合作和国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森林粮食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