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参加了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协作网2025年工作启动会暨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并加入协作网。来自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领导,国内80余家产学研单位代表及五大盐碱区域代表共16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盐碱地治理新路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我会秘书处领导、分支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会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交流实践经验。
会议现场
会议以“盐碱地综合利用新使命、新科技、新模式、新成效”为主题,旨在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加速盐碱地治理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相关专家、领导在致辞中强调,盐碱地治理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举措,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见晖
田见晖在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分享中提出三大核心观点:一是强调依法依规推进开发,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强国规划中关于盐碱地治理的战略部署;二是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在继承学校盐碱地治理历史经验基础上,重点研发单项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土壤调理剂等创新产品实现治理规范化、高效化,并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的合规性;三是呼吁多方协同合作,主张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通过紧密交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并分享了校企联合推动养殖业技术革新的成功案例。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原副主任李荣
李荣在题为《中国盐碱地治理:政策演进与技术突破》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盐碱地治理需走系统化路径,其核心机理在于表层高效脱盐与减缓返盐。他通过分析国际国内案例,肯定了“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增加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李荣提出,社会各界应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聚焦解决盐碱地综合利用和耕地保护中的“卡脖子”问题,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施策,推动盐碱地治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总农艺师马常宝
马常宝高度评价了中国农业大学在盐碱地开发治理领域的贡献,指出盐碱地作为重要土壤资源,对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保护现有耕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战略价值。他强调,我国盐碱地治理虽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突破,但仍面临区域统筹不足、水资源保障有限、技术融合深度不够等挑战。对此,他提出需强化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动、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并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呼吁政产学研用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事业创新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科技处处长朱晓华
朱晓华介绍,自然资源部正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系统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编制与技术研发,已初步形成系列技术规范与实施范式。他结合政策制定经验,阐释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战略内涵,并以广东试点为例,介绍了该政策在地方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巨大潜力。朱晓华强调,自然资源部将持续强化政策供给、技术创新与资金保障,为盐碱地综合开发提供全要素支撑,助力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局局长杨长军
杨长军在发言中对黄三角农高区概况、成果、人才建设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提到,农高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紧密,多位专家参与核心工作团队组建,双方联合建设实验室。下一步,农高区将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国家研究中心作用,打造盐碱地农业相关高地,为国家粮食安全等作贡献,并邀请领导专家到龙湖区考察。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
胡树文系统阐述了我国盐碱地治理的战略价值与技术体系。他指出,我国盐碱土资源分布广泛,盐碱地治理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农业大学依托多学科优势,构建了“精准诊断—产品开发—方案制定—生态闭环”的治理模式,提出科学用水、耐盐作物选育等关键技术路径。团队首创“重塑土壤团粒结构”理念,研发出生物基改良材料,并在新疆、甘肃等缺水地区创新结合滴灌体系与种子包衣技术,形成节水增效技术体系。目前,该成果已在全国多地实现产业化转化,累计改良耕地超百万亩,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熊云武
熊云武致力于多尺度水盐过程与灌排调控技术研究。“从背景与需求来看,盐碱地问题突出,其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熊云武提到,该项研究聚焦多方面内容:在强蒸发条件下,探究土壤、水、盐相互作用机理;开展作物水盐胁迫监测诊断与节水控盐灌溉技术研究,以实现精准灌溉;研发农田暗管排水控盐技术与模式,改善土壤盐渍化状况。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石建初
石建初则聚焦基于目标效益的盐碱农田水肥盐一体化智能调控技术与系统展开研究。他介绍,团队已研发精准灌水控盐技术,并开展灌溉施肥时空优化,取得显著进展。石建初强调,智能灌溉施肥需实现数据采集简便、充分、可靠,决策过程简单、科学、智能,控制操作方便、稳定、耐用。展望未来,该技术有望进一步升级,为盐碱农田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更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