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两会受权发布|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新华社、国家发展改革委 | 作者:中共中央办公厅 | 发布时间: 2025-03-14 | 298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继续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和撂荒地复垦。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护调动好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在产粮大县实施粮食流通提质增效项目。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有序做好粮食收购,持续强化政府储备管理,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加强化肥市场调控,提高农资保供稳价能力。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全面实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

      二是大力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序实施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持续增强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强化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灵活互济工程建设,持续提升西电东送输电能力,完善电网主网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七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加快管网和储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持续深化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加强能源统筹调度,更好发挥中长期合同在能源保供中的“压舱石”作用,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

      三是全力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创新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发挥应用场景的驱动效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扩大攻关成果应用范围,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四是稳步推进国家储备建设。加快落实战略物资增储年度任务,持续扩大储备规模。稳步推进粮棉糖肉化肥仓储设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国家储备通用仓库等建设。强化国家储备设施与国家物流枢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对接,提升储备管理运行效能。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改善性住房交易政策,因城施策加快消化存量房。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租房购房支持。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做好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工作,推动PPP存量项目合规建设、平稳运营,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接续、置换和重组,有力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债务风险化解。“一省一策”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强跨部门合作,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提振资本市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六是扎实做好公共安全等工作。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增强矿山重大灾害治理能力,加快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城乡房屋等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和改造提升,精准预置救援力量装备,及时调拨救灾资金和物资,做好灾区群众安置救助。指导西藏做好定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完善乡镇(街道)应急消防机制,提升组织指挥、风险防范、救援实战、应急处置、支撑保障等综合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七是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国防建设。健全战建备统筹推进机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军地规划统筹衔接,完善重大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政策措施,推动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构建现代人民防空体系,健全人防行业标准体系。

      (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