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学习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交叉学科前景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林业网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1-11-08 | 46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然,并不是说起步时间短,就没有开展研究。“十三五”时期,张元勋等带领团队完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探讨了淡水、海洋、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等典型生态环境损害成因及演变的机理,生态环境损害关键因子和指示指标的判定与度量,生态环境损害的基线及范围边界的界定,生态环境损害程度鉴定、测度方法及技术标准,生态环境损害经济学评估方法等。

  这项研究取得极为丰富的成果,例如通过DNA或微生物技术寻找肇事者的综合溯源方法;更新了森林草原生态环境损害判定与度量技术,即“修复与恢复工程措施费用+补偿费用+受损期间生态服务功能实物与价值量损失+修复后至稳定期的维护费用=生态环境损害经济价值”;构建了生态环境损害模拟经济学评估体系等。

  学科的未来可期

  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技术交流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这一学科起步晚、投入少,科研队伍、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建设等极为薄弱,已经严重滞后于国际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内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需求,因此,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科研经费投入十分紧迫。

  对于学科发展定位为综合性、专业性还是行业性,人才需求是多面手还是专家型?张元勋认为,虽然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构建学科体系需要专家型人才,但多面手更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并且本学科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也可应用于当前的热点问题上,如国土规划、绿色金融和环境应急。因此,他建议,目前阶段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例如从硕士起步,以专业型学位培养作为切入点,其他类型的学位为辅。在课程设置中,要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侧重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背景,进而设计系列培养方案,既有统一标准,又有各自特色;要强调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要兼顾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

  张元勋表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科学是由需求牵引的典型交叉学科,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内涵不断丰富,应用领域日渐增多,其发展将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法治社会和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我国大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如何了解生态环境损害国际赔偿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国际纠纷,如何第一时间拿出强有力的证据和参与国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国际仲裁机构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