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民权林场:10余万亩人工林带让沙丘变绿洲
来源:大河报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0-11-30 | 3654 次浏览 | 分享到:

  申甘林带是民权林场的主林带,林内木本植物共计有12科27属64种,全部为栽培种,木本植物主要包括杨树、刺槐、苦楝、千头椿、杜仲、榆树、旱柳、银杏、红枫等。

  其中,刺槐林是申甘林带的主要树种之一,最大树龄38年,平均高度在18米左右。据河南省林业局统计,如此规模的刺槐林面积在全国也是少见。刺槐规模和林龄如此之大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故道寸草不生的沙地治理的典范,极具历史和生态环境教育意义。

  植树造林、护绿护水打造“黄河故道生态走廊”

  中共民权县委副书记蔡勇表示,去年9月份以来,围绕黄河故道水源地保护,民权县重点做了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在两岸1000米的范围内大规模植树造林、护绿护水;第二,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居住地村庄全部迁移;第三,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工养鱼,全部取消;整个黄河故道在民权县范围内的52公里,全部以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为主,实现“一渠清水送商丘”。

  据介绍,近年来,民权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了“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构想,明确了“一廊连两园、一线牵多点、一带连全境”的大格局。以申甘林带为核心,以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着力打造连接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的绿色廊道,并计划沿黄河故道两侧再造面积约3.6万亩的生态林带。

  相关链接

  2018年1月9日,《河南日报》以《河南有个“塞罕坝”》(作者:董林、张学文、王平、刘洋、陈慧,编者:郭玲玲)为题,以宏大气势、细腻笔触,讲述了商丘民权林场人牢记“绿化祖国”使命,在黄河故道茫茫沙荒上坚守68年,培育出名列“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的“绿色长城”的故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记者 段伟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