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态修复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在张佳宝看来,木里矿区种草复绿的难点是表层土壤的恢复,没有表层土壤,复草无从谈起。一层30公分的土,自然形成需要3000年到8000年,高山草甸形成需要千万年。矿区表层土壤已遭到破坏,我们需要用科学手段模仿自然,对矿区土壤进行恢复。“煤矿区常伴生泥质和砂质页岩,可通过粉碎一部分使它的颗粒组成类似土壤,但仍缺乏土壤微生物、有机质和结构,不能行使土壤功能支撑草存活,这就需要用与土壤有机质组成和性质类似并含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天然腐殖质资源进行添加替代,可大幅缩短土壤熟化的培育周期。”
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介绍说,《总体方案》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工修复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根据生态系统退化、受损程度和恢复力,按照“宜草则草”“宜水则水”的要求,采取自然恢复、人工辅助和保护封育等措施,着力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
对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渭寿表示认同,他谈到,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植被恢复后,最后还应把它交给大自然。
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研究员赵新全则谈到,青海木里矿区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植被自然恢复缓慢,种草复绿土壤基底等立地条件差,客土十分困难,面临的技术难题多。认真研判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突出“土-草-水”一体化生态修复技术,探索性开展木里矿区生态恢复尤为重要。
记者在评审会上了解到,木里矿区生态恢复实施进度将分四个阶段: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为前期准备阶段,完成方案的编制及评审、草种等物资调运储备;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为生态恢复阶段,完成种草复绿和已治理区补播改良;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为巩固提升阶段,完成年度追肥、管护和生态监测;2023年9月至12月为总结验收阶段,完成自查验收、省级评估。
会上,《总体方案》获专家组审议通过。与会专家认为,《总体方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遵循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人工修复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的技术要求,充分应用工程、技术、管护等多种措施开展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符合《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任务具体,内容详实,技术合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同时,专家建议,青海木里矿区地处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新技术应用,根据不同矿井的客观实际积极开展土壤改良、近自然修复技术等方面的试验和研究;二是要加强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生态恢复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努力为同类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三是要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尽快科学编制各矿井作业设计,实施好生态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