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造血式”国家公园怎么建?云南香格里拉探路
来源: | 作者:第一财经 | 发布时间: 2024-07-31 | 103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云南香格里拉国家公园探索“造血式”国家公园建设路径,建立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机制,2015年至今保护成效明显。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该国家公园创建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主要保护物种维持稳定,黑颈鹤种群数量增加。2023年,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寒水韭。创建区利用不到国家公园总面积1.5%的空间,为游客带来了崭新的生态体验。2015年至今,累计接待访客93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5.2亿元。

  与此同时,创建区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护、巡护监测、环境治理和科普宣教等工作,收入逐年增长,人均年收入达到16661元。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参加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采访活动。

  据了解,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区总面积1477.13平方公里,位于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的喜马拉雅山地、印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三大热点汇集区域,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级的物种基因库,具有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的展示价值。

  2006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依托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全国率先划建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开启地方性国家公园探索之路。2014年,迪庆州制定并实施我国首部国家公园管理地方性单行条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2015年,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同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

  云南省有关方面介绍,创建区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珍稀物种重要栖息地、完整的古冰川遗迹、自然与文化和谐交融典范。

  创建区实施林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公园内设置用于生态保护管理的红外相机510台、监控探头78个、环境综合监测系统6套。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研究等,还建设了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对公园范围内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管理。

  洛茸村是一个坐落在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内的原生态藏族村落。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进入,一些无序竞争、无组织经营行为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生态保护面临挑战。

  建设国家公园的目标确立后,洛茸村村民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自发制定“村规民约”,例如,自建房不足30年不得新建、不得乱砍滥伐、不得狩猎等。村民们尝试使用液化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代替传统烧柴取暖烹饪,主动参与公园生态保护,自发组织护林员,排除火灾安全隐患等。曾经的伐木人、猎人,变成了森林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