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实施补偿制度以来,补偿标准从每亩5.5元递增到现在的每亩159元,平摊下来每户村民都能拿到几千元。”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小杉村村委书记感慨道,随着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的不断完善,村民切实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小杉村诠释“靠山吃山”新内涵
小杉村位于广州从化三角山下、有着“广州小泸沽湖”之称。上世纪80年代末,小杉村迎来了重要的发展节点,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选址于此,小杉村整村后移成为移民村。然而,为了保护生态,村民无法开垦农田和进行水产养殖,缺乏基本的收入来源,山林仍然难逃被毁的厄运。
21世纪初,虽然公益林补偿标准已经实施,但由于补偿标准低,一些村民还会到附近的山上砍伐树木、挖中草药和猎捕野生动物。村里老人回忆:“有时候,村民为了种果树会砍光一片,站在高一点的地方,裸露的土地就像一块块烂布铺在山上。”
为了制止毁林行为,小杉村委和附近保护区曾主动作为替村民寻“出路”,如在一些被破坏的林地上种杨梅、枇杷等常绿果树,村民采摘果子卖出赚取经济收入,一度调和了村民生存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不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靠的还是公益林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
公益林补偿标准从2007年的每亩16元提高到今年的每亩159元,比原来整整提升了10倍。全村共有2.35万亩的林地被划为广州市一级生态公益林,每年可获得补偿款370万元,这些补偿款最终都发放到村民手中,让他们都享受到生态保护的红利,同时推动村民成为生态保护的实践者,让大家参与到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中来。小杉村公益林管护诠释了“靠山吃山”新内涵。
创新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实现共建共享
承担生态公益林管护职责的不只是小杉村村民,还有与周边村落相依相伴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2007年1月,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是目前广州市唯一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7054.3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4.7%。
自2015年以来,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款直接发放到农户银行卡或存折账户中,而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需在核实生态公益林面积无误后,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发放工作。
据统计,2023年保护区损失性补偿资金总额为1498.6万元,目前已发放比例为91.0%,发放户数约为2320户。在补偿制度提升的基础上,该保护区也不断创新保护机制,联合法律力量,形成公益林保护的良好氛围。
今年,保护区管理处携手从化区检察院、从化区林业和园林局设立公益诉讼观察站,增强附近村民的法制观念和公益保护意识;联手从化区人民法院成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工作站,通过巡回审判、精准服务、以案说法、普法宣传等形式,助力生态纠纷就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