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长白山脚下的通化,拥山川生态、揽江河之美,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立体宝库"。
这里山峦叠嶂、林木葱茏,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为人参等野生药用植物提供了"沐日月之精华,得山水之灵气"的沃土。
作为我国人参文化的发源地和优势人参核心产区,近年来,以人参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人参特色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吉林省通化市相继落户,人参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建设及推广、科技研发等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参产业实现蓬勃发展。2022年,通化全市人参产业实现产值317.4亿元、同比增长5.8%。
优势资源禀赋筑牢坚实产业基础
通化1313万亩的林地面积,67.3%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的有机质含量,适宜的积温、降水,赋予了人参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集安人参产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柳河县被誉为"中国野山参之乡"。
近年来,通化市主动融入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战略,助力全省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通过在全国率先调整优化人参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科学配套技术,全面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全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夯实"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区基础。
目前,通化全市非林地人参留存面积5.5万亩、占全省的37.2%;林下参在山面积36万亩、占全省的29.6%;鲜参年产量1.3万吨左右、占全省的37.1%;累计创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91个、居全省第一位。集种植、加工、科研、流通、监管、品牌、文旅"七位一体"的人参产业发展集群已经形成,人参产业发展有资源、有基础、有规模、有潜力。
加快集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近年来,集安市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人参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仓储物流及市场营销体系、加快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注重人参文化及品牌宣传、完善建设运行机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优势。
通化县围绕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流通、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计划投资20亿元的通化快大人参产业园,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已基本构建,人参市场交易板块、人参仓储物流板块、人参精深加工板块、人参文化旅游板块、人参电商营销平台、人参标准化种植基地等正有序发展。
柳河县积极打造"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相关企业为龙头,走"基地+文化+产品+品牌"的深加工之路,呈现出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