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报名开启!第二届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
来源:原创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5-04-24 | 411 次浏览 | 分享到:

报名开启!第二届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内涵,落实《“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方案(2024—2028年)》相关要求,进一步激发青年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培育更多投身绿色科技创新事业的青年人才。现举办第二届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

大赛主题

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


主办单位

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承办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产业工作委员会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绿色发展专委会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环境社会治理(ESG)专委会

朝阳文旅集团

共青团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食品与健康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绿色建筑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支持单位

清科集团

中华网

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

亚太智成(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水连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柏拉图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赛事安排

(一)参赛要求

1. 人员

(1)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或机关单位等绿色科技创新主体,参赛者年龄范围须在18周岁(含)至35周岁(含),即1990年1月1日(含)至2007年1月1日(含)间出生的中国公民。

(2)划分在校学生组和在职青年组。在校学生组成员应为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博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在职青年组成员应为所在单位正式员工。

(3)项目须设负责人1名,项目人数(含负责人)不超过8人,以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每人限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参与1个主体赛项目。

(4)在校学生组项目须设指导教师1-2名,在职青年组须设指导专家1-2名,每名指导教师或指导专家最多指导2个项目且不可以选手身份参赛。


2. 作品

(1)分为个人作品或团队作品,个人作品参赛者须承担60%以上研究工作,专利证书、发表的有关作品等材料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凡无法区分第一作者均以团队作品申报。

(2)作品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赛道、成果形式参赛,参赛团队应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进入评审阶段项目人员、内容等均不可变动。

(3)作品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须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行为,一经发现将被即刻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二)赛道设置

1. 主体赛

(1)乡村振兴与绿色生态链:聚焦乡村人居环境、绿色农业技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与治理、AI+绿色创新、公益与ESG、绿色创新赋能的金融、美业、文旅、科技、银发经济、设计及关联产业生态链等方面。

(2)节约粮食与大健康:聚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粮食生产技术、储运减损技术、绿色加工生产、森林食品与健康、生物育种、林草繁育等方面。

(3)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聚焦绿色建筑设计、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技术、绿色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研发等方面。

(4)生态保护与修复:聚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脆弱及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

(5)绿色美好生活:聚焦绿色消费、绿色物流、低碳出行、垃圾分类与回收、废旧物改造、光盘行动等方面。


2.“揭榜挂帅”专项赛

聚焦绿色科技创新领域前沿和核心技术,向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征集发榜命题,同一件作品不能重复参加主体赛和“揭榜挂帅”专项赛。具体请关注大赛官网,报名时间与方式另行通知。


(三)项目成果形式

1. 研究类成果

研究类项目倾向于开发新思路、探索新构想,聚焦对现有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1)项目可不含具体的实际应用,应注重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应附上相关的参考文献、专利等,以供深入评估和审核。

(2)项目应对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算法模型、关键技术、数据分析、预期成果、可持续发展性等给出详细的描述和论证。

2. 应用类成果

应用类项目侧重实际应用的场景,通常以产品、技术、服务等形式呈现。

(1)项目应含完整的应用方案,包括实际的应用场景、功能特点、解决的问题等,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

(2)项目应详细介绍实现方法,包括所使用的技术、系统架构、软件硬件平台等,以及项目成果,包含效果展示、成本效益、市场推广、可持续发展性等,同时阐明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考察角度与奖项设置

(一)考察角度

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绿色发展基础上,注重项目命题契合度、完整性与完成度、创新意义与社会价值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