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展现新时代荒漠化防治大国履约新担当——写在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到来之际
来源: |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 发布时间: 2024-06-17 | 1563 次浏览 | 分享到:


面向未来,我国荒漠化防治内涵更丰富,任务更艰巨,前景更光明。

协同作战 实现攻坚战良好开局

1978年正式启动实施的“三北”工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是我国荒漠化防治伟大成就的集中体现。

“三北”工程承担着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重要任务。截至2020年,已累计实施五期工程,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工程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农田林网初具规模,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十六载栉风沐雨,“三北”工程曾被授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奖章、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治理的典范,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

新时代,新使命。作为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三北”工程建设翻开崭新的一页。

一年来,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精心部署推进。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建立由13个部门组成的“三北”工程协调机制,制定“1+N+X”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林草局等部门修编《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财政部制定印发《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三北”工程建设。国家林草局第一时间组建“三北”工程攻坚战专班,先后在辽宁彰武、内蒙古磴口和甘肃民勤召开现场推进会启动三大标志性战役,印发《三北工程建设主要技术规定(试行)》,启动编制《三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将“三北”工程纳入林长制考核等。

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攻坚战领导小组或协调机制,印发了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攻坚战任务,高位推动攻坚战。

一年来,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上下联动,挂图作战。

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立重点项目库,研究形成2024年重点推进项目清单;今春以来,组织15个工作组分赴三北各省区开展包片蹲点调研,指导地方做好项目谋划和落地。各地相继发布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省级总林长令,明确年度任务,督促开工建设。

一年来,大力发展光伏治沙等新质生产力,跨区域联防联治已成广泛共识。

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有序推进光伏治沙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推进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促进光伏产业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实施光伏治沙项目,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修复、草光互补等新技术模式。积极探索以工代赈、以路治沙、央企合作等新机制、新模式,不断释放内生动力。

省区间、省区内部积极部署推进跨省区、区域间联防联治。辽宁、河北、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等5省区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安排重点工程项目,稳步推进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毛乌素沙地周边的甘肃庆阳、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石嘴山和吴忠等4省区5市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共同编制联防联治重点项目布局方案,合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一年来,全行业、跨行业科技力量向“三北”进军,科技挂帅引领工程建设新路径。

国家林草局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初步建成“三北”工程生态感知平台并形成“三北”工程本底数据库,实施七大科技行动计划,制定发布攻坚战10个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全面推进15个科技高地建设,组织三北地区93个生态站组建联合观测网络。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2个专项中,布局“三北”防护林稳定性与生态功能提升等项目。科技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林草局等共建跨部门、跨领域的三北地区生态系统监测体系。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合力攻坚、协同作战,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

积极履约 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1994年6月17日,法国巴黎外交大会通过《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自1997年《公约》对中国生效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携手防沙治沙。近年来,中国不断开拓“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合作机制,引领《公约》良性发展,推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了负责任大国担当。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在引进、应用、推广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同时,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输出治沙技术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管理和技术培训,举办了一系列荒漠化防治重要论坛和国际会议,有力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