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和花棒是三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中的先锋树种,同时也是牧区重要的抗旱牲畜粗饲料资源。罗布麻以其耐干旱、耐盐碱等特点,成为荒漠化地区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同时也具备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新疆尉犁县通过完成罗布麻生态修复14万亩,人工种植2万亩,成为固沙的成功范例,并深入挖掘罗布麻的保健等开发应用价值,培育了罗布麻茶、蜜、保健品等市场优势产品,探索出一套罗布麻全产业链发展的“尉犁模式”。
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更突出科技攻关,把防沙治沙、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民生改善相结合,为丰富森林“粮库”、保障粮食安全注入了新的活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积极推进“光伏+沙漠+农业”“光伏+沙漠+林草”等“新能源+”生态治理模式,探索了在光伏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具有固沙效果、适宜沙漠生态环境的植物。经过3年种植试验,四翅滨藜成功接种“沙漠人参”肉苁蓉,种植效益达每亩6000元左右。鄂尔多斯市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在光伏阵列间种植紫穗槐、黄芪等经济林,在光伏板下种植沙生灌草植物,板间运用“畜禽草耦合”的养殖方法,打造了1000亩沙漠牧鸡养殖项目,首批养殖5000只,初步探索了一个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的良性循环体系,为可持续的沙漠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森林食物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人均森林食物产量约130公斤,居世界前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开发森林食品”。森林食品的开发不仅代表着农业、经济与生态三者发展的有机融合,更是一条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产业路径。新时代下的三北工程建设必将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在充实森林“粮库”和保障国家粮食供应方面,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张欣瑞 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