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泉水叮咚乡村梦 ——辽宁省喀左县水泉镇党建领航乡村建设
来源:人民网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0-11-17 | 7531 次浏览 | 分享到:

“水润三农歌惠政,泉泽一城赋华章”,是辽宁省喀左县水泉镇文化广场大舞台前的一副对联,对联的横批是“嫣润和泽,福地水泉”。每到傍晚时分,这个广场上充满欢歌笑语,附近的村民会到这里扭扭秧歌跳跳舞,一个幸福和谐的小镇呈现在你的眼前。

谁能想到,几年前水泉镇的各村村部还都是破旧的平房、瓦房,院内也长满了杂草,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村内道路泥泞不堪,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广场。如今村村都有文化广场,户户都有产业。

水泉镇的乡村建设能有今天,是因为有一个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镇领导班子,各村都有一个个好班子与带头人。更离不开乡亲们所熟悉的镇党委书记王德文,乡亲们都称他是“智多星”,因为他给各村发展出了不少好点子。他又是县里出名的“抠门书记”,喀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志来了解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时,他经常跟施工方讲价,跟对方一分钱一分钱地往下抠。

迎难而上,两级书记齐担当

王德文在水泉镇深耕多年,无论是担任副书记、镇长,还是党委书记,始终坚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把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自己应负的责任。狠抓村班子建设,严格按照“强基提能工程”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

曾经的水泉村“一穷二白”,村内道路坑洼不平,临镇的一条马路下场雨村民得蹚着过去。为了改变水泉村落后的状况,2016年初,通过村“两委”换届,水泉镇按照喀左县委“能人”治村、“能人”富村要求,将该村企业家唐廷波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他上任后由村党支部领办喀左润泽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按照县委、县政府“3+N”产业叠加扶贫模式,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经营理念,流转土地160亩,发展暖棚15栋,种植观赏性花卉,发展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

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村。水泉镇党委真正把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选进班子,先后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名,全部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能人型”村党支部书记达到100%,其中企业家4人,由“能人治村”转变为“能人富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目前,全镇7个村党支部书记中,选进镇政府班子1人,县人大代表3人,其中县人大常委1人,水泉村党支部书记唐廷波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喀左县唯一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为县委、县政府乃至朝阳市争得了荣誉。

坐落在南亮子村的大凌河第一湾,是喀左境内的著名景点。南亮子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造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果园、水域等,建设了依湾农家旅游景区;塔贝营子村利用土地资源的交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带动村民创益增收;马营子村流转土地50亩,建设冷棚蔬菜和果树育苗综合产业基地,增强集体收入;后城子村建设养殖规模50头牛场一处,通过科技示范引领,带动养殖产业发展,形成互帮互带、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水泉镇党委因村施策,探索出了以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冷棚种植、牛羊养殖、林果育苗等为主导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子。

为民算账,资金用在刀刃上

老杖子村利用一块25亩的荒地育出雪桃苗30万株,“雪桃苗成了王德文的宝贝,他一有空就来看看长得怎么样。”看守桃园的大爷告诉记者,话未说完他又匆忙进屋去了,“他这是回屋给我拿烟去了,每次来他总要给我支烟抽。”王德文接过烟就问起了雪桃的情况。

“没曾想全部栽活了,雪桃一斤能卖到5元钱,即使按3元一斤算,一株树产60斤能卖180元,一亩地100株有近2万元的收入。桃园可栽植3万余株,丰产后可增收30多万元。”在初冬的寒风中,王德文给记者算了雪桃的增收账,“这是块荒地,本来不值钱,我们仍给农户一亩地600元的租金。”

在老杖子村的扶贫牛场,老杖子村支书邢立鑫刚给记者算牛场的投入情况,王德文马上说他算的不对,王德文又给记者算了经济账。2020年6月,水泉镇老杖子村利用扶贫资金投入60万元新建一个扶贫牛场,如果按照招投标项目来办手续需要10%的费用。

“王书记建议充分利用‘四议一审’程序,既可以减免繁杂的招投标手续,还可以节约时间和招投标费用。这个项目我们省了6万元的手续费,扶贫牛场的牛早就进场了,到年底就可以卖牛了。”老杖子村支部书记邢立鑫告诉记者。

一进二道门村,记者立即被架在水渠上的光伏发电吸引了目光,在二道门村的村委会前的大地里,树立着一个个光伏发电板,令人惊奇的是光伏板既没有占地也没有影响到种庄稼。

二道门村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建设光伏电站145千瓦,没有土地怎么办,利用水渠间的两边道路立杆,真是一个绝妙的好主意,省了十几亩的占地用费。这又是王德文书记的杰作。现在已经并网发电,为村里一年增加收入15万元。

“我们二道门村以前是个三无村,一无村部、二无水泥硬化道路、三无集体收入,村民以大田种植为主,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在镇村领导的带领下,现在村里发展了设施农业提高了村民收入。”村民于连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