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强化交易支撑。探索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完成6万亩人工造林和30万亩生态修复林碳汇项目设计开发和第三方认证工作;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就该项目碳汇交易达成协议,碳汇交易额2600万元。开发区域性林业碳票11张,承载碳汇量13.5万吨,预期交易额将达到1000多万元。与港华(深圳)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林业碳汇项目,规划开发规模100万亩,并将通过国内各碳排放权交易所、国际碳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预计项目收益超5000万元。开发建立碳普惠平台,将公众的低碳行为和公益行为换算为可用于兑换商业优惠的减碳量,并以碳积分的形式具体量化,推动公众生活领域节能降碳。
三是强化资金支撑。将国有林场碳汇项目交易收益以及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生态修复赔偿和罚款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投入咸阳林业碳汇建设基金,专项用于营造碳汇林。2021年—2022年,市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累计办结破坏生态案件713起,罚款3463万元,均用于生态修复治理和碳汇林建设。加大财政投资,市政府每年列支3000万元,专项用于碳汇林营造、碳汇项目策划包装、碳普惠平台建设运营等,并规定各县、市、区财政每年配套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同时,引导和鼓励个人、单位或社会组织通过碳普惠平台购买林业碳汇等,所得收益全部用于碳汇林建设。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组建林业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市林业碳汇工作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开展生态碳汇相关课题攻关,研究总结出两个综合价值高的自生地被群落,作为关中地区固碳释氧地被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