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 发布时间: 2023-11-06 | 4649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对于绿色生活的期待?

近年来,不少城市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间“见缝插绿”“拆违补绿”,让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多起来。今年,北京在核心区继续挖潜增绿,在具备条件的公园实施“减围栏、促联通”,实现“绿地连片、绿道连通”,让市民休闲游憩更加舒适便利;上海持续推动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新建公园120座;重庆实施100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建设100公里山城绿道,建设10个城市体育公园、100个口袋公园……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国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增和提升城市绿地2.1万公顷,建设口袋公园3800余个、绿道接近5000公里,鼓励各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户外活动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共生共荣宜居城市。

“柿子客厅”学习植物知识、“昆虫观察站”了解昆虫习性、“一米菜园”体验播种乐趣……在上海宝山区张庙街道的泗柿如意园,社区居民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家住泗塘三村的居民王妙富说,社区有这么一块绿色天地,大家都很珍惜。

泗柿如意园的前身是一处环境脏乱差场所,当地街道通过民意调研,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在图纸上绘出心目中的花园模样,并提出改进建议。如今,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随处可见。

专家表示,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既要坚持以自然为根本,也要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改进管理机制,提升市民参与程度,进一步强化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共同建设共生共荣的现代宜居城市。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郑曦认为,推进城市绿化过程中,应当将政府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多征求公众和专家的意见,根据人民群众使用需求,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绿化的共建共享。记者在上海徐汇区了解到,口袋公园投入使用后,绿化部门“一家管”变成属地街道“大联勤”,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进一步提升管养水平。

——山水草木留住乡愁,让城市文脉永续传承。

“我心中的乡愁就是这棵古香樟,它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71岁的苏州市民詹钰雯每天早上都会从家里特地绕道,看望这位“老朋友”。古香樟位于苏州姑苏城区的庭园路上,斜斜地向一侧生长,枝繁叶茂,搭配周边粉墙黛瓦的建筑,如同一幅水墨画。细看树上的保护铭牌:古香樟树龄340年,保护等级为一级。为保护这棵古树,并不宽阔的庭园路被设计成了环岛路,人和车都会多走半圈,为树让路。在苏州,古树名木达2308株,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一级古树名木有562株。

浙江金华,实施“一树一策”,开展“古树义诊”;山东济南,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古树园,打造城市生态文化新名片;湖南长沙,开展“评选古树名木之最”等系列活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四川广元,建立“树长制”,强化蜀道翠云廊古柏群保护……专家表示,新时期做好城市绿化工作,要将其与城市更新等有机结合,在山水草木中留住乡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更好促进城市文明传承、文脉延续。

瞩望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姚雪青、史自强、常碧罗、贺勇、季觉苏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