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
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锚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定位
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不断提高
生态承载力、生态吸引力
生态竞争力、生态发展力。

神农架面貌(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因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而得名。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神农架林区,是中国迄今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神农架是长江、汉江的分水岭,境内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称为“华中屋脊”。这里保存有全球北亚热带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半球中纬度的“绿色奇迹”。

神农谷地质奇观(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在这个林区西南部,有一个万物有灵的地方,那就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是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
候选区面貌
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于2016年5月,同年11月17日挂牌。由湖北省政府垂直管理,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明晰了与当地政府的事权划分,实现了“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标准”管理的目标,运行管理规范高效。
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地处秦巴山脉的东端,北至大九湖镇青树村,南至下谷乡相思岭村,西至大九湖镇大九湖村,东至木鱼镇老君山村,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占神农架林区总面积的35.97%,覆盖5个乡镇26个行政村。

云间湿地大九湖,因地处华中屋脊神农架,常年云雾缭绕,其晚霞晨雾是经典景观,百看不厌。 刘家荣 摄
这里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神农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神农架大九湖国际重要湿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自然保护地5个国际品牌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6个国内品牌,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生态基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绿色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神农架川金丝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在地质遗迹方面,神农架国家公园是世界级地史变迁的“地质博物馆”具有自然遗迹代表性。在生态系统方面,神农架国家公园保存有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罕见的地带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北亚热带山地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拥有北亚热带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承载华中地区的生态屏障,具有生态系统代表性。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神农架国家公园是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和物种基因库,是世界金丝猴地理分布最东端的种群,古老孑遗濒危物种的避难所和特有物种的孕育地,属于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三大分布中心之一,还具有高度聚集的中国特有物种,具有生物物种代表性。

神农架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6%,旗舰保护物种为川金丝猴,数量逾1470余只,猴群栖息地面积达354平方公里。这里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其他地区所罕见的白化动物(白熊、白鹿、白 猴、白虎、白蛇、白獐等)也在神农架频现,“植物活化石”珙桐、冷杉等扎根于神农架山间。
“熊”出没
神农架有着“熊山”的别称。神农架的黑熊,学名亚洲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属林栖动物,因此,在森林植被茂密的神农架林区,常常有黑熊出没。

红外相机下的黑熊(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据专家研究表明,目前,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范围内黑熊的数量约为300头左右。黑熊数量的不断增长,从侧面反映出神农架林区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神农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步提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成熟的保护机制下,神农架黑熊数量逐年递增。通过红外相机及野外科考数据都能发现,黑熊在神农架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与人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样板
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将进一步巩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通过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搭建“两院一室一库”科研平台、建立林地生态补偿机制等,稳妥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努力把神农架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范例、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北模式。

学生研学走进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基地(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对内,整合原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九湖湿地公园管理局、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部分林场、国家森林公园等机构,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有效解决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建立管理局-管理处-管护中心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的扁平化、网格化分级管理。对外,牵头成立“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7个联盟的保护地在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打击犯罪等方面实现连通联保联防,形成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共抓大保护”格局。

梦幻大九湖。谭德魁摄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颁布实施《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优化管护机制,进一步明确保护职责、范围、对象、措施、任务、目标及责任追究,建立“严保护、大科研、全监测”的长效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完成生物廊道建设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及时解决制约水环境的重点、难点问题,累计关停15座小水电站。按照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设计理念,针对兽类和鸟类共建设动物通道2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