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绿化简报2023年第6期
来源: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 作者: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3-04-11 | 6609 次浏览 | 分享到:

 

绿   

第6期

(总第 983 期)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3月29日


各地党政领导参加植树活动

 

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云虎,市政协主席胡文容等市领导来到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地块植树点,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陈吉宁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打造公园城市,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更好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基。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植绿造绿护绿、提升生态品质上下更大功夫,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美丽家园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强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践行好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城市家园。

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喻云林等市领导来到天津市东丽区东湖公园,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陈敏尔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我们作出了示范。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美丽天津。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坚持领导带头,人人参与,抓住用好大好春光,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加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让城市绿意盎然。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着力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强宣传引导,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生态文化、培养生态道德,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主席毛万春等省领导来到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公园植树点,与干部群众一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沈晓明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组织实施植树造林,让爱绿、植绿、护绿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河北省深入推进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工作

 

为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营造林任务,河北省绿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2023年度部门绿化任务的通知》,对全省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关于做好2023年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以“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河北”为主题,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植绿、爱绿、护绿氛围;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尽责与分散尽责、线上尽责与线下尽责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履行植树义务;要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以方便公众参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服务保障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各地义务植树开展情况进行线上统计,推进实现义务植树统计的实时化、可追溯。

《关于下达2023年度部门绿化任务的通知》明确了省绿化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绿化任务,并要求各成员单位强化使命担当,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本部门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注意总结和挖掘在部门绿化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做好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的推广宣传,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河北省将大力开展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体系建设,将基地打造成承载多种尽责形式的重要场所和展现义务植树成效的重要窗口。同时,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新路径,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聚焦太行山和燕山绿化、冬奥赛区及张北地区绿化、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建设等重点区域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绿化攻坚,全年计划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0万亩,创建10个省级森林城市、150个省级森林乡村、完成1000个村庄绿化提升,新发展和提质增效经济林5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