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2022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 暨原创作品展览活动方案
来源: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2-04-20 | 5983 次浏览 | 分享到:

4.生态修复改造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近年

来生态修复改造类的项目越来越多,生态修复改造主要还是从设计阶段介入比较有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治理改造后的项目生态问题发生,因此,生态修复改造类单独设立一个分类,旨在号召设计师同行在设计阶段关注生态问题的重要性。例如垃圾填埋场、河流治理、矿山修复等项目,生态修复改造类不分组别,学生组和社会组均可以报名参赛。

5.文旅景观类

此类适应当下全域旅游规划、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创建

规划、风景道及露营地规划、健康旅游基地等,此类不分组别,所有的组别均可以参赛。

6.调查研究类

此类主要有论文、报告等,具体包括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经济建

设、学科发展等。

7.景观艺术装置类

此类属于公共艺术范畴,是指由某一地域的社会环境空间中,对社会公众开放的人们自由共同享有,能满足人们对于环境审美的功能、社会功能及实用功能的空间环境形式。主要使用空间包括广场、公园绿地、街道等线性空间、地铁站、商业设施、大型公共设施、社区与校区、重要的标志性节点、乡村、工业遗产的公共设施艺术化及街道家具等。

九、作品要求

1.大赛作品要求体现智能融合·绿色发展主题;

2.结合东方文化的内涵、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设计风格不拘;

3.提倡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创作理念;

4.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结合民众日常需要,提升大众生活品位,通过

创新设计,让生活更便捷、更多彩、更生态、更安全、更亲和、更温馨、更健康、更节能、更环保;

5.参赛作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6.职院组学生组参赛作品为本年度毕业设计作品,本科生和研究生设

计作品不限;

7.社会组参赛作品为最近三年设计作品或竣工项目,设计内容为风景

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生态景观及海绵城市设计等相关作品。

十、学术支持艾景智库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宋春华 原建设部副部长 艾景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孟兆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唐学山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滨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世界人居通讯》杂志主编

 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杜春兰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董建文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导

成玉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

雷光春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博导

李建伟 东方易地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金云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博导

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

敏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

赵晓龙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

管少平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勇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冬青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建筑院副院长

奚雪松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农建系书记

唐进群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院总工

王润强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松 《南方建筑》杂志主编

车生泉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唐孝祥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导

 凡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斌 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景观部副总经理

 鑫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胡一可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导

 娟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川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彬 西班牙都市集团中国首席代表

周玉明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晨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军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

 逊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导

十一、荣誉设置

本次大赛根据不同的组别分别设置荣誉,获奖者将获得由大赛主办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具体如下:

学生组分别按照各单元设置金奖10名、银奖15名、铜奖20名及优秀将若干名。

职业组分别按照各单元设置金奖10名、银奖15名、铜奖20名及优秀将若干名。

十二、评选标准及评选流程

(一)评选原则

最大限度体现『智能融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世界与民族、传

统与现代、艺术与实用的融合;体现对新兴市场的敏锐与关注;体现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与强烈的时代感。具体遵循的原则如下:

第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要突出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提升园林景观的人文内涵;

第三,坚持公益性原则,要提高园林景观的公共服务能力;

第四,坚持永续利用的原则,提高园林绿化管理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