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化 简 报
第4期
(总第 981 期)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3月6日
美国白蛾年度防控目标圆满完成
2022年,国家林草局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确保全国“控突发、防扰民”、首都“不成灾、不扰民”为目标,克服困难,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美国白蛾防控攻坚。各省级总林长高位推动,林草主管部门主动作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圆满完成各项防控目标任务,为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积极贡献。
一、主要防控措施
(一)林长高度重视,坚持高位推动。2022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得到了省级总林长的高度重视。北京、湖北、陕西等3省(市)总林长签发总林长令,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江苏、安徽2省总林长对防控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北京、河北、浙江、湖北等4省(市)副总林长对防控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北京、辽宁、安徽、湖北、陕西等5省(市)副总林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14个美国白蛾发生省份均将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纳入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上海市林长办印发防控工作通知,进一步明确防控责任和任务。江苏省林长办印发持续抓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林长制简报通报贯彻落实情况。
(二)压实防控责任,形成防控合力。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通知》,着力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建立以京津冀为主体、辐射全部发生省份的联防联控机制。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职责,积极与农业农村、交通等有关部门对接,建立联动机制,协同做好防控工作。北京园林绿化、水务、交通等部门认真落实分工责任,推进本领域防控工作;山东组织19个省直部门及有关单位召开防控专题会议,印发通知,建立3个地区联防联控机制;陕西建立秦巴山区联防联控机制,10部门联合印发加强防控工作的通知;江苏建立镇江与扬州2个地区联防联控机制;河南建立豫北、豫东及交界地区联防联控机制。
(三)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防治成效。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包片蹲点工作,成立8个蹲点工作组,包片指导北京16个区做好防控工作。蹲点期间,累计走访调查小区(社区)1608个,发现并消除风险点位1437个。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10省(区、市)建立健全省级包片蹲点、督导检查工作机制,采取“四不两直”巡查、联合督导、交流会商等形式,促进防控取得实效。北京建立巡查日志、问题清单,实行“挂单销号”制度,传导防控压力,督促各区加强防控工作;山东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列入省级森林资源保护督察各市政府事项,组成3个核查组对16个地市开展抽查核查;湖北林业局联合国家林草局驻武汉专员办,对美国白蛾防控进行抽查和督查。其他省份均采取不同形式开展督导检查,促进防控工作落实落细。
二、防控工作成效
全国全年防治作业面积7965.11万亩次,其中飞机防治5275.12万亩次、地面防治2689.99万亩次,防控成效明显。一是发生面积连续5年下降。2022年度发生面积1014.79万亩,同比下降7.50%,相比2017年发生高峰下降354.73万亩。二是扩散势头有所减缓。全年新增3个县级疫区,均处于长江沿岸,新增数量为近十年以来新低,扩散趋势得到初步控制。三是危害程度整体减轻。轻度发生面积占97.58%,22个县级疫区实现无疫情,局地疫情反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年未发生重大灾情和舆情。北京第三代幼虫受害木数量同比下降80.61%,全市受理咨询举报同比下降93.88%。陕西4个县级疫区均未发现美国白蛾危害,整体实现了零发生。安徽7个县级疫区、103个乡镇疫点实现无疫情,实现发生面积、县级疫情发生区、乡镇级疫情发生点“三下降”。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发生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是暴发诱因增多,成灾风险依然存在。北方县级疫区占比较高,虫情多点散发,存在暴发成灾隐患。淮河、长江流域新疫区,寄主种类丰富,林地情况复杂,经贸活动频繁,彻底治理难度大。二是世代重叠严重,防控难度增加。受气候异常变化影响,美国白蛾发育进度极不整齐,多虫态混合发生,危害期拉长,防控难度加大。三是南方地区发生特点有所改变,危害性增加。美国白蛾传入上海后,主要危害树种由阔叶树转变为水杉、池杉等针叶树。同时,美国白蛾对高温高湿适应性逐渐增强,出现第四代的可能性增加。
(二)防控工作仍存在短板弱项。一是部分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尚不健全,执行不到位,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作用发挥还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