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学习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绿化简报2023年第3期
来源: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 作者: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3-03-28 | 6352 次浏览 | 分享到:

绿 化 简 报

第3期

(总第 980 期)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3月6日

 

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成效显著

 

2022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以林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2021—2025年)。各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总林长高位推动,林草主管部门主动作为,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取得了显著防控成效。2022年秋季普查结果表明,首次实现县级疫区、乡镇疫点数量净下降,连续2年实现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

一、防控工作成效

(一)疫情蔓延势头减缓,首次实现县级疫区、乡镇疫点数量净下降。县级疫区和乡镇疫点数量分别净下降29个和259个。新增7个县级疫区,拔除36个县级疫区;新增17个乡镇疫点,拔除276个乡镇疫点。辽宁、江苏、山东、河南、云南、陕西、甘肃等7省未出现疫情扩散。

(二)疫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疫情危害程度减轻。2022年,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面积比上年减少307.49万亩,同比下降11.94%;病死树数量比上年减少367.43万株,同比下降26.10%。除吉林、河南、贵州外,其他疫情省份均实现疫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其中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疫情面积同比下降20.38%、13.26%、10.76%、6.08%,山东、广西、陕西、浙江、安徽、江西病死树数量同比下降61.07%、60.19%、35.78%、33.67%、20.33%、14.04%。

(三)重点生态区域防控成效显现。山东泰山连续3年实现无疫情,辽宁抚顺、江西庐山、湖北三峡库区、湖南张家界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实现“双下降”。陕西秦岭有6个县级疫区、45个乡镇疫点实现无疫情,病死树数量同比下降35.83%。安徽黄山风景区病死树数量下降至15株、同比减少16株,古树名松实施“一树一策”重点保护、未受危害,风景区周边3个乡镇疫点拔除。

二、主要防控措施

(一)坚持高位推动。省级总林长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预防省份,以及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等7个发生省份的总林长签发总林长令,对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辽宁、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四川、陕西、青海等14个省(区、市)总林长、副总林长对防控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安排部署。天津、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宁夏、甘肃等12个省(区、市)省级林长在《关于2021年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情况的通报》(《林长制简报》2022年第3期)上作出批示。

(二)强化责任落实。下达“十四五”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指标和2022年度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向省级总林长通报防控情况,开展林长制督查考核,推动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四川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对松材线虫病疫情反弹疫区的县委书记发提醒函,湖南发布《2021—2022年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启动战”情况通报》,督促压实防控责任。重庆、江西印发年度防控成效评价工作方案,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奖代补重要参考依据,并纳入市区县综合考核体系。山东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列入2022年度森林资源保护督察事项,制定《山东省林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与领导干部责任审计等挂钩,督促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写入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防控责任。

(三)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包片蹲点机制,成立14个包片蹲点工作组,对疫情发生区、预防区实施分类指导,实地调研指导149个县(市、区),发现问题199个,立行立改148个,持续整改51个。推进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开展皖浙赣环黄山联防联控目标完成情况评估,指导三省全力保护黄山安全。浙江、江西探索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检察长”机制,在松材线虫病防控上实现行政管理、刑事惩治、法律监督“三管齐下”。重庆严格执行除治清理“六个一”质量标准,281个乡镇(林场)推行专业除治队伍3—5年绩效承包和资金拨付与质量成效挂钩模式,落实村组干部及护林员“陪伴式”监管制度,形成全程安全质量监管工作闭环。浙江开展“分片轮转制”省级除治质量抽样检测,形成“问题发现-定点整改-销号验收-抽检复查”的闭环管理机制。福建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约谈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工作的通知》,实行疫木采伐、运输和除害处理全过程闭环监管。

(四)加强疫源管控。一方面,外防输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松材线虫发生国家松木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对7个松材线虫病发生国家进口松木采取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退回、销毁19批进口松木;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加强国内进口松木流通环节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另一方面,内防扩散,公安部连续2年组织开展“昆仑”专项行动,指导全国公安机关侦办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相关刑事案件;国家林草局建立检疫案件线索常态化报告制度,强化疫木源头管理。各地组织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全国共查处跨省违规调运松材线虫病疫木案件114起。沪苏浙皖签署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互认互通公告,实行沪苏浙皖省市间“一次提出检疫要求、一年有效”的便利化服务。

(五)强化支撑保障。中央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12.5亿元,重点支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提升重点地区防控能力。积极推进“揭榜挂帅”项目研究,在早期检测早期救治、新型药剂、遥感监测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动态调整防控技术措施制度,根据科研成果修订印发《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22年版)》。依托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成并推广应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实现疫情监测精准到松林小班、疫木除治管理精准到单株松树。贵州、辽宁出台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广东形成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征求意见稿),并纳入2023年省人大立法计划。辽宁恢复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独立法人及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优化调整木材检查站并赋予森林植物检疫职能,加挂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牌子,进一步提升检疫监管能力。浙江坚持数字赋能,开发“数字森防”应用场景和手机 APP,实现疫情防控精细化管理,推动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全省首次实现疫情“五下降”。

三、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疫情仍在扩散,控增量难度较大。2022年新增的9个县级疫情、17个乡镇疫情,主因是检疫监管能力不足,人为传播为主。二是发生基数大,减存量任务艰巨。疫区、疫点数量分别占全国行政县区和行政乡镇数量的24.70%、13.56%。发生面积超过100万亩的省份仍有8个,病死树数量超过100万株的省份仍有2个。三是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压力大。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周边疫情面积新增加1.31万亩,病死树数量同比增加1.93%。贵州梵净山景区周边3个疫区病死树数量同比增加2.69万株,增幅超过150%。安徽黄山病死树15株,呈多点散状分布,周边“8镇1场”仍有2个镇发生疫情,威胁风景区松林安全。山东泰山仍存在疫情传入风险。

(二)防控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科学防控理念落实有差距,统筹预防和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与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力度不够。二是创新驱动活力不足,科技突破难度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周期长,目前仍需坚持以病死树清理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执行难度大,成本高,财政投入压力大。三是问题短板突出,缺乏高精度卫星影像制约了大面积应用遥感监测发现疫情,疫木流失造成疫情扩散,山场除治质量不高从根本上影响防控成效。四是部门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作用发挥不够。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林长制为抓手压实防治责任,切实发挥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作用,统筹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与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大遥感监测力度、提升早发现能力,开展疫源管控行动、严防疫木流失,突出抓好重点生态区域疫情精准治理、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全力完成“十四五”攻坚行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