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以多种形式“反哺”建设者、保护者。
经验与启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塞罕坝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探索出一条绿色创业、绿色发展、绿色保护的新路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打造了中国样本。
注重生态文明价值挖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塞罕坝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弘扬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为全球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深度挖掘生态文明价值,通过展览展示、红色教育、科普研学等方式,密切与国家、省内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打造全球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打响“世界人工林 中国塞罕坝”品牌。同时,林场大力推进塞罕坝精神宣传教育,依托塞罕坝精神研究中心,组建了塞罕坝精神宣讲团,创作出版了塞罕坝精神研究系列丛书,持续传播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善于用好科技手段,努力织密生态保护网。科技是绿色发展的突破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塞罕坝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林场,以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借助智能感知、数字网联等技术进行生态资源和防火安全的动态监测,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人防、技防、物防监测体系。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除了智能化监测外,采取人工喷烟,无人机、直升机飞防防治有害生物,为防治森林病虫害织密安全网。可以说,塞罕坝林场将科技手段运用到森林资源培育、经营、监测、防治、安全管理全流程,把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提升生态安全治理能力和效能。
创新管理机制,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二次创业中,塞罕坝林场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推动林场逐绿发展。在林场管理方面,探索出“林长+N”等协同治理机制,将每一棵树木的管理落实到人,实现了全员化监测和管理。在森林防火方面,全面实行防火网格“定人、定责、定位”管理,采取“八守”“四不放过”等措施,着力除隐患、防事故。在森林经营方面,坚持分区管控、弹性管理,有序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探索出碳汇、经济林、林下经济、高端康养、农特产品等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的新途径。林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技术优势反哺周边地区,带动周边群众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