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资讯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调查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人民网 | 发布时间: 2023-09-04 | 239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张图”,牵引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观察)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调查

本报记者 王汉超 巨云鹏

  规划“一张图”如何推进跨区域国土空间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实践样本。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9年11月,由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成立。不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将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明确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规划引领示范区建设。2020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草案公布。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以总体方案、总体规划为牵引,示范区自成立以来,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不改变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边界,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规划一张图

  示范区作为长三角的缩影,致力于破解一体化的瓶颈。“之前长三角地区出台的区域性规划,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一定困难。”同济大学教授伍江介绍。

  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锋说:“跨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跨苏州、嘉兴两个地级市,甚至跨沪苏浙3个省份,用一份规划去约束,过去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为了现实。”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同一张蓝图下,分属三地的约2413平方公里区域不再因规划不统一导致空间不协调。

  这是一份“既做加法又做减法”的总体规划。单位面积上生产总值提高,建设用地反而减少了15.7平方公里。“摆脱传统造城思路和过去的开发区模式,打破行政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加入新功能新要素,产出功效理当提高,所用空间理当减少。”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一体化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份照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未来已来”的总体规划。到2035年,示范区将保持着大片农田,同时蓝绿空间扩大,河湖面积占比不低于20.6%,森林覆盖率超过12%,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在秀美的自然风光里,科技产业蓬勃、研发基地汇聚、文化功能富集——这里,正在显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环保一把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示范区建设一开始,生态环保就被摆在突出位置。

  青浦、吴江的交界线把元荡湖分隔开来,3.1平方公里归上海,9.9平方公里属江苏。因行政归属不同,过去两地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问题,元荡湖水质曾常年停留在劣Ⅴ类。

  “在示范区,汾湖、淀山湖、太浦河等47个主要跨界水体,也曾面临着和元荡湖一样的问题。”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伟说,过去在治理时,存在一方治理标准高、一方标准低等情况,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2020年10月,沪苏浙两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和示范区执委会联合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以“一套标准”规范生态环境管理、以“一张网”统一生态环境科学监测和评估、以“一把尺”实施生态环境有效监管为重点,加快构建跨域统一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如今,元荡湖治理向共商、共建、共享转变,水质已经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

  与“水的一体”相适配的,是“人的一体”。一批来自沪苏浙的干部走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在执委会组成新的团队,形成合力。在联合河湖长制保障下,示范区“两区一县”巡河不再分彼此,不再分岸线,而是共同负责。“共同巡河,一起采水,分头检测。目的只有一个,守好绿水青山。”青浦区环境监测站信息科科长刘建斌说。

  好的环境很快显示了溢出效应,“高颜值”加速转化为“高价值”。在青浦区金泽镇,华为研发中心布局落子,如今工地上塔吊林立,一栋栋建筑已见雏形。在嘉善县祥符荡创新中心,竹小汇双碳聚落正通过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打造低碳环保的新标杆。

  市场一体化

  一体化发展,市场一体化是难点也是突破点。

  今年6月24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在昆山花桥站实现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站内换乘。沿线地铁系统用上了苏州企业康力电梯的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产品。该公司总工程师孟庆东介绍,这批电梯应用的不少新技术,体现的正是区域一体化成果。“公司把科技攻关需求发布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很快就得到了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响应。按照市场价格,完成这项课题需要45万元,而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就一次性帮企业支付了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