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书写新时代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亮丽北疆”在新时代舒展新画卷
初夏时节的乌梁素海湖水碧澄、候鸟翔集。
就在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盛夏时节的乌梁素海。胡东育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这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感到自豪。‘塞外明珠’乌梁素海的蝶变,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峰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城镇建设、工业经济和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一度呈现恶化态势,水质下降为劣Ⅴ类。从2018年起乌梁素海开始统筹治理,从“治湖泊”向“治流域”转变,由“单要素”生态修复向“多要素”生态修复转变。
如今这“海域”天蓝水净,处处生机勃勃。“塞外明珠”正在重新绽放它应有的风采。2021年,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2022年10月1日,全国最大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正式进入整体验收阶段。
登上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顶极目远眺,大黑河蜿蜒灵动、碧波荡漾,一幅“山水相依、城林相融、园林相连”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呼和浩特大黑河。受访者供图
“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今年以来,按照市委提出的‘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大黑河郊野公园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立法任务,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园生态保护条例,经2023年3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并于6月1日起实施。”呼和浩特市人大法制委办公室副主任于慧说。
条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大黑河郊野公园周边生态及人居环境实际,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和原则、规划建设、保护利用、法律责任等内容,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大黑河郊野公园的生态环境,为推进首府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黑河,别名“伊克图尔根河”,因其流域土质黝黑而得名,是黄河上游末端一级支流,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2022年呼和浩特市启动大黑河郊野公园建设,通过重塑两岸生态空间风貌、打造特色人文休闲景观,为大黑河构建一个融合自然生态、游憩休闲、文化旅游等元素的综合体系,科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素军说,“近年来,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大气、水、土壤环境状况持续向好,加强大青山前坡生态环境整治,在首府北部构筑起一道绿色的生态安全屏障。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黄素军表示,接下来呼和浩特市要重点抓好“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山青的现代化美丽首府,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呼和浩特生态环保力量。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总书记指出,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鄂尔多斯这座能源城市转型发展,正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生动实践。”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郝洪亮说。
近年以来,“家里有矿”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在努力跳脱资源天赋的“舒适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锻造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
2022年9月,为支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北京大学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据郝洪亮介绍,研究院确立“能源战略与碳中和路径”“智慧矿山”“新型储能”“节能减碳”等9个项目研究方向,组成以北京大学各相关学院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着力推进几项重点工作。

鄂尔多斯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受访者供图
目前,鄂尔多斯市正以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碧波荡漾的湖水引人注目,沙漠变绿洲的奇迹让人叹服。
乌兰布和沙漠在巴彦淖尔市境内面积506万亩,其中磴口县境内42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77.3%。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严峻的生态现状,磴口大力开展乌兰布和沙区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创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带动乡村振兴”四位一体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光伏治沙+智慧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