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解决好“在哪种”。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造林绿化用地,合理安排年度国土绿化任务,实现任务直达到县。
二是解决好“种什么”。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推进林草一体化,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开展绿化。
三是解决好“怎么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之路。
四是解决好“怎么管”。坚持分类施策,南部、东部、中部地区着力巩固现有成果,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西部、北部地区充分利用适宜绿化空间,持续推进困难立地造林种草,加大新造林地管护力度,坚决打好生态脆弱区增绿扩绿攻坚战。
确保如期实现新的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
记者:我国在去年召开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国家林草局将采取哪些举措,确保如期实现这一目标?
刘东生:增加林草碳汇,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也是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林草部门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森林、草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碳汇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调整更新2030年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也对林草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森林资源保护压力大、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等困难和挑战。
为此,国家林草局研究编制了《实现2030年森林蓄积量目标实施方案》,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废弃矿山等国土空间开展绿化,努力增加林草资源总量;
二是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示范单位建设,加强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着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三是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减少灾害造成的资源损失;
四是加强森林采伐管理,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实施年度森林采伐限额,严格天然林、公益林和重点区域林木采伐管理,依法放活人工商品林经营;
五是完善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增加保护发展林草资源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