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十五五”时期,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是必答题。
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更加突出”,凸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点之一。就在前一天,4月29日,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就发展人工智能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这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遵循。
(四)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是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
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各项政策举措要实实在在、富有实效”……
座谈会上,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传递一个鲜明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策划:王永前、张晓松
主编:杨金志、朱基钗
主笔:魏玉坤、姚玉洁、桑彤
视觉:包昱涵、高松龄
新华社国内部、上海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