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展示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河南:矿山复绿又生金
来源: | 作者: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 2024-10-22 | 439 次浏览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河南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矿山复绿又生金

核心阅读

为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近年来,河南实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通过修山、治水、复绿等措施,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有效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以矿山修复为抓手,把修复出来的土地用于发展产业,探索绿色发展。

在河南省,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三门峡、洛阳、焦作、郑州等市,河道总长711公里。黄河沿岸,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南太行山脉拥有多处矿山。有些矿山废弃多年,成为无主矿山;有些矿山仍在开采,需要边开采边治理。

为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系统解决山体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河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158万亩。

开展整治行动,矿山变青山

三门峡是黄河进入河南后流经的第一座城市。在这里,沿着崤山一路登顶,可见远处层峦叠嶂,黄河奔流而过;近处地平坡缓,满目葱茏。

“以前这里是个大水坑,四周的山被挖得光秃秃的。”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赵庄村村民焦二宝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一座铝土矿山,由于长期露天开采且未及时修复,山体受损严重。

“三门峡地处黄河‘几’字形最后一个拐弯处,两岸峡谷险峻,地质水情比较复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说。在三门峡的城市建设中,丰富的矿产资源曾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部分矿区重开发、轻保护,只挖掘、不修复的做法也导致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2022年,黄河右岸的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始实施,涉及郑州、洛阳、三门峡3市的16个县(市、区)。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介绍,近年来,三门峡市陆续实施全市矿山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修复治理矿山12.45万亩,其中在9个重点点位共完成治理修复面积5998.2亩。同时关停坑口1500余个,退出规上企业100余家,相关做法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洛阳市嵩县陆浑湖,黄河支流伊河流经此处,湖畔植被茂密,草青木秀。“原先这里植被稀疏、树种单一,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实施树种更替、人工补植、优化林分结构等手段,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有效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松涛说。

根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数据,截至今年9月,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64.14万亩。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李哲介绍,河南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1—2023年,Ⅰ—Ⅲ类水质占比分别为88.2%、88.6%、94.1%,劣Ⅴ类水质断面稳定消除。

履行修复责任,发展新产业

生态修复工程规模大,钱从哪儿来?“除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我们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矿企须拿出一定的收益用于生态修复。”李松涛说。

在位于洛阳市宜阳县的鹿角岭北部山顶,观景步道、太阳能路灯、凉亭等一应俱全。向南眺望,可见几十辆矿车正在有序作业。“鹿角岭出石灰石,对面的矿山正在开采。我们所在的山头2017年闭坑后,当年开始治理,已投入6500多万元,现在变成了苗圃基地。”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范庆文介绍。

按照2020年11月出台的《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专门的基金账户,将退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缴存的土地复垦费用统一转入基金账户,用于已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李松涛告诉记者,洛阳实行常态化巡查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责任,2023年洛阳市持证矿山累计修复面积5998.95亩,按要求完成年度治理任务。

站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一处矿山上,被绿植覆盖的矿山尽收眼底,中心废弃矿坑已回填覆土。“我们回填的土都是从外面运过来的,覆土达到一定厚度,可以用于耕作。修复矿山,不仅要‘含绿量’,还要有‘含金量’。”负责生态修复的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共投入5100多万元,完成修复面积近2000亩,计划把修复出来的土地一部分种植红高粱,一部分种植中药材,分别转租给当地酿酒和医药企业经营,预计每年可增收320万元。

发挥生态功能,业态更多元

修山、治水、护渠、整地、复绿、增湿……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中,黄河左岸的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及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共部署矿山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科技创新5大类53项工程249个子项目,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洪调蓄等生态功能。

得益于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焦作市城区北部的老丁沟村—猫岔村—影视路北闫河一带的废弃矿山变了模样。“治理之后,不仅植被丰富,还有健身跑道、登山步道等设施。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我们也舍不得搬走啦!”焦作市解放区上白作街道猫岔村村民李梅说。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军介绍,焦作市治理废弃矿山,种植山桃、柿子、山楂等经济树种,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还打造了集户外运动、影视文化、乡村旅游等业态于一体的山地民俗休闲度假区,吸引众多游客。

地貌重塑、植被重建、生态重构,如今,在黄河河南段两岸的不少地方,闻得到清新的草木香,听得到啾啾的鸟鸣声。“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是一项系统工程,河南希望以矿山修复为抓手,让山更青、水更绿,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说。(记者 朱佩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