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打造“两山”转化北方样板
——访山西省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骏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市林地总面积800余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6.2%,森林覆盖率36.16%。过去这里因煤炭资源储量闻名全国,如今因生态旅游享誉四方。
这得益于近年来,晋城市坚持把林业生态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把林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长远的基础建设和普惠的民生福祉,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促进“两山”理念实践转化。
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市,晋城是如何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转型发展新路,让绿色成为晋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名片和鲜明底色的?近日,《中国绿色时报》专访了山西省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骏,介绍打造“两山”转化北方样板的晋城经验。
《中国绿色时报》:据了解,晋城与南方城市相比,生态公益林占比高达95%以上,生态价值转化难、变现难矛盾更加突出,如何解决“不砍树能致富”这个问题?
王骏:晋城虽然是一个煤化工资源型大市,但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在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市进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突出“四重”发力探索创新。一重政策红利惠民。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规定把50%的投资直接兑现到林权权利人,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不超过20%,用于管护的投资高达30%以上,年均投资4051万元。二重项目工程惠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造林育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工程项目,通过招标议标等措施,吸纳当地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促进就业增收。三重生态治理惠民。用好用足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32.2亿元,就地组织当地农民,配合矿区一体化推进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四重金融保障惠民。主动对接金融、保险等部门谋求多方式融资,全市林权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经济林基地”抵押贷款等累计发放林业贷款3000余万元;在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核桃经济林、古树名木以及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年保费818万元、保额1.9亿元。
《中国绿色时报》:晋城家庭林场起步早,民营林业发展快,林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如何破解矛盾并创新“三权分置”工作?
王骏:2021年7月,晋城市被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全国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16个试点城市之一。几年来,我们将该项工作作为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的基础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上下协调狠抓落实。制定制度化解问题,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制定了《晋城市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工作流程》《晋城市林权类不动产操作规范(试行)》,组织化解林权遗留问题16.89万个。整合数据移交对接,完成原林权纸质档案资料移交19702卷、100985宗,并100%实现了档案电子化,成为山西省首个林权档案整体移交的地市。登记发证规范流转,在原林权发证成果的基础上,泽州县先行试点,统一样板合同、严格实地勘界,规范流转程序,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量化发证5.81万本。沁水县作为山西省唯一的林权确权登记标准化试点县,完成集体林权股权量化到户发证3.4万本。目前,全市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1963本,流转集体林地2.9万亩。
《中国绿色时报》:针对太行山区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生态价值转化难、变现难问题,晋城市是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突破的?
王骏:立足市情林情实际,充分发挥晋城森林大市、绿色强市、康养名市的品牌优势,大力探索北方地区“两山”理念实践转化新模式。一是扩大产业基地。在巩固传统培育苗木花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名优基地,推广林菌、林药、林蜂、林禽、林蚕、林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成大型种养基地10余个,开发连翘、山茱萸、山楂等系列无公害产品30余种,全市林业产值达42.8亿元。陵川县建成117.5万亩连翘基地,产量占全国的1/4,仅此一项全县人均增收1400余元,山区林农人均最高增收2万余元。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全市建成中晋药业、泽翘科技、彤康食业、十里皇翘、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等近20家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每年可带动5万多农户创收7500余万元,形成了链条延伸、产业增值、农户增收的良好局面。三是做优森林康养产业。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结合全市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和百村百院规划布局,在王莽岭、蟒河、太行洪谷等地探索推广医疗康复、运动康养等8种康养模式,赢得了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举办地、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等殊荣。
《中国绿色时报》:面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晋城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王骏:晋城市森林覆盖率居山西首位,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仍未彻底改变,特别是县域间森林覆盖率相对差距最大的超过30个百分点。按照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的要求,以深化集体林改为契机,我们积极探索县域间森林覆盖率横向补偿机制,在高平市和陵川县开展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解决了陵川县想造林缺资金、高平市有资金无造林空间的矛盾,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