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南糯山古树茶保护项目地,哈尼族的支系爱尼族栽培、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千年,当地拥有较大规模、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项目以古茶园生态修复为主体,结合当地群众开辟茶园、选育茶种、栽培茶苗、管理茶园、采摘揉制、食茶饮茶等茶叶保护利用经验,让古茶树焕发新的生机,古茶园森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项目实施给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
希望的种子一经播种,在各项目地相继生根发芽。种植经济林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17年成功示范的基础上,项目正向更加广阔的地区延伸,持续打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典范。
项目模式持续完善
公益理念广泛传播,让更广泛的社会主体加入低碳环保和生态助农公益行动中来,各界持续关注和深度参与成为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甘肃通渭、广西金秀和宁夏中宁等地,多方合作使得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调配,包括土地、水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同时积极提高项目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升公众知情权和参与度。
专业机构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从园地选择、栽培定植、修枝和浇灌技术等方面指导,提高了种植技术服务效能和水平。
项目实施更离不开爱心企业的支持,他们通过捐赠资金和物资参与公益项目。兴业银行通过开展积点捐树绿色扶贫公益项目、兴公益“种筹”行动、设立“兴业林”主题林等,2018年以来已为项目地宁夏捐赠3万多棵枸杞苗,助力西部地区增绿致富。2022年8月以来,京东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开展“以旧换新1元绿色行动”公益项目,用户在京东每完成1笔电器产品以旧换新订单,京东将捐赠1元用于公益植树,和消费者一起共建绿色未来。
项目注重开展交流传播,多年来,连续每年开展1—2次项目地探访活动,通过参观调研、交流研讨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项目流程、展示项目成果,增强社会公众和爱心企业与项目之间的深度联结。淘宝、支付宝、新浪微公益等多个公益平台的参与,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参与。
2022年9月,项目通过新媒体,在宁夏中宁县为近50名杞农讲解《短视频助农实战》《农产品直播电商》等课程,培养更多懂电商的“新农人”。为了更好地通过互联网扩大项目参与范围、拓展项目群众致富路径,中国绿化基金会已连续两年开展电商培训,赋能项目地群众致富。
2021年,项目通过与高校社团、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等联动,倡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各类生态培训、义务宣传、筹款劝募等活动,累计在校内、社区等线下开展推广活动10场、线上直播2场,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项目以喜马拉雅“说给大自然”账号为平台,讲述项目故事,开设“与自然同行”“我与幸福家园”等6个专栏,公众传播效果显著。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2021年初,中国绿化基金会在慈善中国平台将“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更名为“幸福家园 乡村振兴”。至此,该项目进入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阶段。
奋进正当时,整装再出发。中国绿化基金会将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绿化公益事业,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应用,为壮大绿化公益品牌项目赋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