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海南黄花梨能否续写点木成金新传奇?
来源: |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 发布时间: 2024-04-02 | 2212 次浏览 | 分享到:


海南黄花梨能否续写点木成金新传奇?

——海南“六棵树”产业观察之黄花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2年,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进一步做好“六棵树”文章,使之成为海南百姓的“摇钱树”。

从传统的橡胶、椰子、槟榔“三棵树”,到增加黄花梨、沉香、油茶后的“六棵树”,海南围绕产业做加法,特色产业路子越走越宽。今天起,本报推出“海南六棵树产业观察”系列报道,从椰子、沉香、黄花梨种植、加工一线,看海南如何生动勾勒壮大特色林业品牌的美好图景。


海南黄花梨热度不减。黄花梨木料论斤卖,人称“木黄金”。小到一片书签、一条手串,大到一扇屏风、一套家具,拥有黄花梨物件,着实令人羡慕。

海南省东方市是“花梨之乡”,中国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数东方。近年来,东方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都在谋求破题——如何恢复与重建,重现海南黄花梨森林昔日辉煌?

目前,海南省已种植黄花梨15万亩、其中东方市种植黄花梨近10万亩、约920万株,拥有海南黄花梨种植示范乡镇5个、海南黄花梨示范村76个,黄花梨已然成为全市的品牌产业和文化符号。其中,种植规模最大、集中成片、历史悠久的是位于东方市和乐东黎族自治县交界处的花梨谷景区。

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

现状:野生数量稀少

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并非海南所独有,越南、缅甸和非洲同纬度地区都有分布,但以海南黄花梨最为名贵。

海南黄花梨为海南独有树种。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的黄花梨一般生长于350米以下的山坡。海南黄花梨需要生长数十年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较大优质的芯材。

花梨谷内黄花梨绿树成荫

海南黄花梨的名贵,缘于天然和人文的共同塑造。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树木自重挤压,加上常年台风摇摆树体,成就了其独特的纹理。纹理炫美瑰丽、材质油韧细密、触摸温润如玉,独特的香气还具有降血压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黄花梨家具不用上漆,只需稍稍打蜡就亮丽夺目,尤其是明清古典家具,样式简洁、线条明快、返璞归真,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它的美含蓄而不张扬,符合国人的审美取向,被公认为是投资、收藏珍品。2018年,海口人民公园拍卖的两株50多年树龄的黄花梨树,起拍价500万元,以1428.2万元的价格成交。2023年,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一件黄花梨独板大架几案2900万元起拍,最终以5520万元成交。

海南黄花梨在海南广泛分布,但综合评估,以海南西部地区尖峰岭山系为中心所产出的黄花梨木材质最好、名气最大。尖峰岭黄花梨主色调为红色,花纹美轮美奂,其他地区气候更潮湿,出产的黄花梨多为“糠梨”,颜色略显浅淡。

虽然万千宠爱汇集,但却难寻野生黄花梨。

破局:重现花梨之乡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王永涛,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负责人、海南永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他来海南旅游时,一见黄花梨便被深深吸引,开始大量收藏黄花梨老家具和老料,人称“花梨大王”。

“我看过其他地方种的黄花梨,从颜色、密度到占格大小,和这里的差距很大。”2006年,为破解黄花梨无材可取的困境,王永涛决定,在尖峰岭的山脚下,投资种植黄花梨。

从最初的山坡开荒、育苗到精心养护,经过19年的生长,王永涛在花梨谷种植的黄花梨已有1.2万亩100多万株,芯材直径长到15—21厘米,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成片的海南黄花梨种植基地。

绿水青山间的花梨谷

海南黄花梨稀缺。实际上,海南的地理、气候、土地同样稀缺,只有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特定的气候资源,发展以海南黄花梨为代表的别处无法复制的珍稀森林,才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效益。

“种植黄花梨,没经验,只能慢慢摸索。一开始以1.5米的间距种树,结果密度太大,长势不好,后来才改成3米×3米的株行距。”王永涛说。

“黄花梨生长过程中,需要受点委屈。”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樊跃华说,“花梨谷地处海南西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降水少,黄花梨吃不饱,还需要与其他植物竞争,这样才会愈发茁壮。”

格长多长少,是黄花梨种植最关注的问题。海南黄花梨有价值的部分就在于树芯——格。正宗的黄花梨家具,无一不是由黄花梨木的芯材部分作原料。

在花梨谷花梨格展厅,有一个黄花梨树根,上面的年轮清晰显示,随着时间推移,树芯发生的变化。第八年,小小的格已经长出。

“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每年砍一棵树进行观察。”樊跃华说,在收集年轮过程中,他们发现黄花梨并不是30年长格、百年成材,“事实上,黄花梨8年就开始长格,预计30年左右就能成材。”

花梨谷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它的生长认知,还带动了其他民营企业和群众开始种植黄花梨,从花梨谷的1.2万亩到全市的10万亩,东方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梨之乡”。

突围:三产反哺种植

1.2万亩海南黄花梨成材后价值连城,但需要漫长的守望。生态和经济、长远和现实,需要合理配置。

“为了解决养护成本,我从2010年开始布局旅游产业。”王永涛说。2018年5月,海南花梨谷开园,景区内拥有露营基地和科研技术中心。

2022年,花梨谷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个以海南黄花梨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度假区,这也是东方市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砍树才有收益,到发展三产反哺,我们走通了黄花梨产业的发展之路。”樊跃华说。花梨谷通过创新“林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全面打造以森林康养、温泉度假为主的旅游度假新业态。景区内打造了花海、采摘园、黄花梨加工厂、黄花梨博物馆等项目,开发了黄花梨红茶、蜂蜜、线香、面膜等10余种林下经济产品,实现了由黄花梨种植的第一产业为主,向集一、二、三产业的旅游、农业、科研、教育、养生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度假区转变。

2018年,海南花梨协会成立,王永涛担任会长。相比个人荣誉,产业的发展更让他感到高兴。

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是花梨谷的再一次升级。2023年12月,花梨谷内的海南黄花梨博物馆开馆。2024年春节期间,博物馆迎来近3.6万名游客。

博物馆内,官帽椅、独板桌案、罗汉床、架子床等超百件黄花梨家具都是王永涛的收藏。黄花梨工艺品、黄花梨手串、黄花梨枕头、黄花梨酒、黄花梨茶叶等超过1000件产品,均由花梨谷研发。

海南黄花梨博物馆

花梨谷旅游景区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基层员工都是附近村民。在茶叶生产季节,每年从周边村庄雇用近1万人次的劳动力进行茶叶采摘、生产,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还让他们学到了制茶技术。采茶工邢萍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有钱赚,还能学到技术,生活越来越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到花梨谷学习制茶技术、雕刻技术,变身为技术员工。

创新:政企破解堵点

易得名山万顷木,难求尖峰一株黄。

黄花梨极易成活、极难成材。长期以来,市场上没有规范的黄花梨树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平台,导致黄花梨树交易困难、变现差,种植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当地百姓也未能享受到黄花梨种植带来的经济利益。

2018年,花梨谷开始尝试黄花梨认养,公众可线上线下参与。“我们在尝试中发现,通过认养,一方面可以获得养护经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樊跃华说。

发展精品林业,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长期扶持必不可少。

以花梨谷的尝试为基础,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东方市深化交易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海南黄花梨交易平台 “一树一证”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海南黄花梨种植产业投资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确权流转难、市场流通不畅等行业痛点,开创行业先河。

“一树一证”的交易新模式,涵盖了准入认证、在线交易、不动产证办理、资金结算、保险购买、林木采伐等海南黄花梨树种养交易的全生命周期环节。通过引进卫星物联网运营支持平台,运用区块链、卫星物联、遥感、NFC、无源射频(生物芯片)、无人机、溯源、大数据等技术推行黄花梨树“一树一证”,确保黄花梨树在移植、交易等环节中原始数据不可更改,提高线上交易的透明度及可信度,实现种养交易的全闭环管理服务。

为规范黄花梨树认购林种植标准和单株林木标准,明确每亩种植株数上限及入市交易树龄、胸径等指标,东方市制定了《海南黄花梨树种养交易准入规范》《海南黄花梨树种植技术规程》等制度。

接下来,花梨谷计划推出100棵黄花梨参加认养。“下一步,我准备从三方面助推海南黄花梨产业发展。第一是专注黄花梨科研,与高校合作研发旅游和药用相关产品,延长产业链。第二是扩大种植面积,今年计划种植2万亩黄花梨树,之后每年保持万亩增长。第三是进行树种改良,培育更优质的黄花梨。”王永涛说,规模、经验、政策都已具备,海南黄花梨发展未来可期。(徐凡 李海权)

(本文图片均由海南花梨谷文化旅游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