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学习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来源:《绿色党建》微信公众号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1-01-20 | 9087 次浏览 | 分享到: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论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荒漠化防治履约事业的现实指导作用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沙治沙与荒漠化防治有着深厚的感情。

  早在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有感于焦裕禄带领群众防风固沙的动人事迹,特填念奴娇一词,写下了“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名句以追思焦裕禄,赞扬其“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坚毅精神。2017年以及2019 年,总书记连续两次向我国主办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指出“土地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1994 年通过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国际社会牵头负责荒漠化治理的支柱型国际法。我国是最早加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直承担防治荒漠化履约职能,2020年还加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牌子。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我国履约环境中,在国别定位、谈判方法、履行路径与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外交思想为指引,研究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彰显防治荒漠化履约在我国外交大局中的突出作用。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概述及指导全局外事工作的普遍性意义

  (一) 习近平外交思想概述

  习近平外交思想发源自深厚的中华传统思想,有着厚重的中华文化根基,在我国进入民族复兴这一关键的历史阶段发展成型,总结和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伟大实践。这一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其理论框架包括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命题;其任务指向明确了现阶段对外工作的形势、目标、原则、路径、战略策略和体制机制等等方面;作为一个科学、系统、完备的外交思想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外交事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交学界公认,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这一核心命题以来,截至目前他已先后在一百多个重要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2017年1月总书记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作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更加全面、系统、深入而权威的阐释,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事后,仅在2017年的短短一年,该理念四次写入了联合国决议。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普适性指导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我国外交与国际合作工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根据青年理论学习、党校以及平时党小组学习所获成果,本人认为上述指导意义可用“三个一”简要概括:

  1.坚持党的领导,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一个核心

  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外部环境越是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就越需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外交大权的掌握在党中央,外交资源的调动集中在党中央,其指导意义在于使外交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这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华章的根本政治保证。

  2.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了中国一个更合适的国际角色

  总书记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在外交领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事实指征就是我国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在国际上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履行什么义务备受国际关注。习近平外交思想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理论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上,从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从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到坚持全球治理中的公平正义,从服务民族复兴到促进人类进步,这一系列思想都与时俱进地把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有机结合,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紧密统一,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打造了一个自身更加适宜、外界更易接受的国际角色。

  3.坚持实践创新,开拓了中国外交一个新的局面

  总书记指出‚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习近平外交思想并非凭空产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习近平外交思想正是在上述风险考验中不断发展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典型范例。针对不同的国际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了侧重不同的实践主张,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以及新全球治理观等,这些既是对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实践创新,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实践创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开拓了一个新的局面,将其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荒漠化防治国际履约的特殊指导意义

  (一) 荒漠化防治履约事业的特殊性

  1.荒漠化公约的特殊国际法地位

  当我们收起望远镜,拿起放大镜,就不难发现在联合国体系内存在着有趣的天、地、人(生物)三大国际法支柱,即旨在避免大气过度碳排引发灾难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解决大地癌症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旨在保护那天地之间,人与生物多样性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这其中,代表地的荒漠化问题,影响粮食安全、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全世界,荒漠化对脆弱土地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还引发当地居民以更极端的手段争夺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甚至激发社会冲突与政治动荡。据统计,全球干旱地区有至少10个武装冲突与荒漠化有关——中东进程、索马里冲突归根结底都源于生存和发展资源的局限;荒漠化和干旱造成非洲粮食连续40年减产;2011年“非洲之角”因干旱等导致的荒漠化引发大饥荒,导致肯尼亚、吉布提、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南苏丹等国家1200万人受灾,是埃肯边界居民武装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为了解决荒漠化对人类文明构成的严重威胁,1994年荒漠化公约应运而生,成为世界环发大会之后国际社会签署的第一个国际环境公约,也是联合国体系中唯一与土地相关的公约,荒漠化公约的特殊重要性可见一斑。

  2.我国荒漠化防治履约的特殊贡献

  荒漠化防治履约是对外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接地气”的重要工作。

  一方面,我国履约工作成绩卓然,被誉为“世界履约看中国”。我国是最早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遵循公约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沙治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重要批示精神,在国内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荒漠化防治法律、政策、科研、规划、考核等重点工作,实现了连续十几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以及荒漠化程度减轻的骄人成绩。根据中科院对外发布的研究成果,我国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对外有所作为,以我国为主推动荒漠化公约建立履约审查委员会,支持设立区域履约机制,积极参与了公约《十年战略》以及《未来战略框架》的研究制定,为公约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林草局(原国家林业局)作为履约主管单位先后两次获得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授予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是全球唯一一个两次获此殊荣的缔约国;中国治沙英雄牛玉琴、石光银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拉奥博士奖和杰出粮农奖;宁夏中卫沙坡头、新疆和田与内蒙古敖汉也因治沙成效获得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另一方面,我国荒漠化履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最接地气”的治理经验与解决方案。荒漠化号称“地球癌症”,其破坏性不容小觑。事实上,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土地荒漠化与沙化导致粮食减产,沙尘暴给生产生活带来实际困难、给区域发展带来重大阻碍,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这些现实问题使得荒漠化相对其他环境问题,更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视。而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也因“接地气、有实效、可复制、易推广”,能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而获得青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应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国家林草局(原国家林业局)先后三次争取在我国召开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2017年9月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大会历时两周,成果丰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联合国环境公约的缔约方大会,我国也当选成为荒漠化公约的主席国。会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与时任国务院汪洋副总理的主旨演讲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出了中国方案;通过安排考察参观等东道国活动,有效体现了中国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硬道理与软实力”,19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叹服我国将荒漠化土地由黄变绿的神奇经验,表示“答案就在中国”。就这样,我国用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还管用”的荒漠化防治事实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智慧性与实用性,在全球绿色发展史上镌刻了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里程碑。

  近年来,特别是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不遗余力帮助同受荒漠化危害的发展中国家增强治理能力,打牢发展基础,共同走上生态良好、社会进步的绿色发展之路,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 2019 年荒漠化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感谢中国团队出色完成了2017-2019 年两年的主席工作,称中国的履约工作增强了国际社会的凝聚力;亚洲区域代表赞扬中国将荒漠化公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非洲区域代表则称中国履行公约主席国职责的过程,给全球防治荒漠化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2019年,我国西藏自治区原林业厅厅长云丹喜获荒漠化公约土地生命奖;我国荒漠化防治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有关工作,被收录进《全球土地展望》及我国在联合国的主导进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荒漠化防治履约与国际合作服务我国外交大局的作用凸显,被外交部评价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3.荒漠化防治履约中尚存四个现实问题亟待破解

  荒漠化防治履约,永远在路上。目前虽然我国在履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国别定位不清。我国当久了发展中国家,但国际社会认定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属于发达国家范畴,定位不清致使我国制定履约策略缺乏准确的出发点,继而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

  二是谈判方向不明。荒漠化公约被称为“穷哥们俱乐部”,国际履约资金的匮乏导致全球范围的履约工作推进艰难,荒漠化公约的谈判,究竟是往“统一履约标准”的方向谈,还是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方向谈,总是达不成一致。

  三是履行路径存在分歧。由于前述国际可用资金少、全球履约能效低的问题,国际各方阵营对履行荒漠化公约的路径存在不小争议,一派说“革命”,即推倒重来,极端者甚至主张并入法国主导推动的“全球环境公约”,另一派说“改良”,即维持改进,有针对性在现有体制下推动议定书,两派至今争执不下,严重影响了履约整体进程。

  四是就我国在国际舞台中究竟应发挥何种作用的认识含混不明。我国有一定履约经验和成绩,缔约方大会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出色展示,但自身有约 1/4 国土遭受荒漠化影响,面对那些亟需外力帮助治理荒漠化,“嗷嗷待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究竟是该“站着看”,还是“送点饭”(技术),还是“帮着干”(协助其开展具体治沙工作),对此我国条法部门与智库机构一直有不同看法,但此思路问题不解决,我国履约工作难免出现“独舞华尔兹”的困境,即虽绚烂夺目、华丽好看,却只怕在未来某一时段出现“原地打转、裹足不前”的问题。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对荒漠化履约事业的特殊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组分其实蕴有上述问题的答案线索,通过进一步认真学习原话原文原理、查找资料、比较分析,本人继而发现了较为明确的解决对案,即应该坚持什么,摒弃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坚持和摒弃的道理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对荒漠化履约工作的特殊现实指导意义所在,以下特论述之:

  1.以“义利观”破解“我是谁”的国别定位问题

  “义利观”而非“利益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组成之一。根据外交学院秦亚卿教授的研究成果,近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利益至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等西方理念被视作国际关系的不变法则。各国争权夺利、结盟对抗,因此矛盾甚至战争频发。习近平外交思想“义利观”的提出,正是对传统“利益观”的破除与摒弃,不再是非你即我,而是你中有我,正像总书记原话所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坚持“义利观”,决定了荒漠化履约策略的出发点是摒弃传统国际履约环境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二元对立,也就是不要再讨论我姓“发展”还是姓“发达”的问题,而应站在更高层面上强调“义利”,把我国定位为广大发展中缔约国的“义利相关者”。进一步在策略主张方面,也应相应地坚决反对某些发达国家提出的“中国的荒漠化不影响美国”这种局地利益的割裂主义思想,而是强调全球荒漠化履约事业的一体性,比如中亚(伊朗等)的沙源地治理不善,势必增加东北亚(中、日、韩)的沙尘暴发生频次,各国履约工作互为因果,各国国情沙情紧密相联,共担“义”(本国荒漠化治理工作)才能共得“利”(全球土地荒漠化减缓),不守“义”则俱损“利”,相对于“利益观”,只有“义利观”的先进理念才能帮助我国站上国际法道义的制高点,这样就在缔约国国别定位层面上,圆满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

  2.以“共同价值”破解“我们要干什么”的发展方向问题

  强调实质统一化的“共同价值”,而非标准同一化的“普世价值”,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政治治理方面的首要主张。前者强调价值共有,但表现可以不同;后者则是西方发达国家坚持的主张,即既然目标相同,那么现实表现以及衡量标准也要相同。在“普世价值”的滤镜下,当代国家治理概念,大到先进文明、自由市场,小到个人自由、公民权利,都必须具有同一性的表现形式,否则就不能算数,不但不算数还往往要强迫那些表现不同的国家去学习西方“普世价值”的标准(比如只有一人一票的普选才算民主),必须照搬照抄、一模一样方能罢休。相比较而言,“共同价值”则是对我国传统“和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的是“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世界)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坚持“共同价值”的意义,具象到荒漠化履约谈判方向而言,就是一定要摒弃“统一履约标准”的普世价值论,那只会将谈判带入无法回头的“死胡同”,而是要遵循和发扬共同价值理念,充分认可和尊重所有缔约方的价值取向和形式多样的履约行动,倡导将履约工作取得的实际结果,而非“整齐划一”的表面行动,作为衡量一个缔约方履约成效的根本指标,在统一认识、同一价值的前提下,允许并鼓励各国、各国际组织依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自身的不尽相同的履约形式,引导荒漠化公约成为一个务实高效的国际法机制,一个能敦促并检查全球履约“干什么”的国际组织。

  3.以“维护改进国际秩序”破解“要怎么干”的路径选择问题

  “维护改进国际秩序,而不是‘替代’谁的制度”, 是2019年4 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主题座谈会上,我国代表主旨发言强调首先要把握的习近平重要外交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国际法正是实践这一共识的重要载体。从17世纪中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平等和主权原则以来,国际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积累了一定数量国际公认的公知与公理,以国际组织、国际条约为载体的国际法体系不断完善,为处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原则。

  秉承“维护改进国际秩序,而不是‘替代’谁的制度”的思路,履行荒漠化公约的路径选择上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革命”论即推倒重来,以搞出一个替代荒漠化公约的新的国际平台,特别是要警惕西方发达国家打着全球环境公约的旗号大肆推行所谓西方生态理念优先论。

  诚然,荒漠化公约面临发达国家捐资意愿不足的现实窘境,但按照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这也说明了该公约历经多年栉风沐雨,已然成为发展中国家制约大国在全球生态领域为所欲为,容纳小国弱国有效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积极维护自身国际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正因如此才触及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痛点,出现了后者不愿捐也不想捐的局面。如果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去辩证地分析深层次原因,而是基于表面的问题去主张“革了荒漠化公约的命”,那是因噎废食、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坚持维护改进、自我改良的工作方法,倡导公约问题在公约框架中解决的发展路径,在“怎么干”问题上凝聚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把公约干成、干好,而非干没、干倒。

  4.以“承担应有责任”破解我国在全球荒漠化治理舞台的作用发挥问题

  “承担应有责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外交实践最重要的方向性指导之一。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中外学界普遍认为,中国雄心很大,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意识很强。而相应的外交操作则是“基于实用主义基础上的积极进取”,是把邓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在新时代进行新的塑造。具体到我国在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应秉持“主动推动”(相对积极)而非“乐见其成”(相对消极)的原则,牢记履约初心,不忘缔约国的使命,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切实将治理经验和技术与有需要的兄弟国家进行共鉴共享,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履约大计的共商共建。

  我国是荒漠化大国,也是荒漠化防治强国,可以具体开展的工作如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的框架下进行交流合作,加强人员互访,组织援外培训,根据对象国的国情、沙情开展沙生植物和荒漠保护地专题研究等等;与此同时,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力所能及对全球履约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可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成立的南南合作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荒漠化公约组织的人、财、物力支持;未来,甚至还可谋划在特定国家和区域研究建设一批兼具技术性和示范性的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让中国荒漠化防治方案在全球更广阔的荒漠化地区发挥实效,共同打牢“一带一路”的生态根基,为我国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和延长线的绿水青山发挥实际作用,贡献应有之力。

  三、结语

  在我国下大功夫防沙治沙并努力为国际荒漠化防治事业出谋划策、出钱出力的同时,美国却长期欠缴荒漠化公约会费,1999年至2017年欠缴会费1276301欧元,减少了公约发展所必需的经费资源,阻碍了公约发展进程——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本文的标题,取自总书记歌颂焦裕禄治沙所填“念奴娇”的最后一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其中“涓滴”取杜甫“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的古意,而“澄碧”引李白“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的用法,诗意盎然,令人难忘。可以看出,当时总书记就对我国的荒漠化防治事业饱含深情;而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更应从总书记思想特别是外交思想中汲取伟大力量,做好荒漠化防治履约这一核心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宏伟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本人坚信,只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严格遵循并认真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包括荒漠化防治履约工作在内的各项林草工作,一定能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大局中乘风破浪,实现工作的国内外一体化,在新时代取得新辉煌!(荒漠司 曲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