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学习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中国林草把河山妆成锦绣——新中国成立75周年林草建设与发展巡礼
来源: |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 发布时间: 2024-09-30 | 6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正在建设。我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已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11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涵盖了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最关键的区域,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先后在北京、广州设立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又遴选了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

国家公园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园法草案2024年7月3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9月1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进行了初次审议。出台了国家公园创建设立、总体规划、监测评估、资金项目等10多项制度办法和5个国家标准,公布实施了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国家公园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这十多年,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正式设立,再到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和法治建设,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加强了重点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也成为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影响力。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片原始森林,维护了生物多样性。2024年,这个保护区设置了一条“小小科学家成长之路”主题自然教育体验径,一条以“自然森林”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探索径,许多孩子利用暑假来此研学,亲近自然、了解自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沙漠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目前已有9000多处,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5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世界地质公园47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建有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34处,数量也居全球前列。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75年来,我国持续加强林草湿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稳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栖息地建设,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

野生动植物保护更加有力有效。发布并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配套制度,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名录,以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加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国际合作,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科学防控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绝大多数种类的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总体稳中有升、栖息地质量不断改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生存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好转。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大熊猫、海南长臂猿、亚洲象、穿山甲、朱鹮等旗舰物种以及苏铁、兰科植物等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在我国野外曾一度消失的普氏野马、麋鹿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华盖木、德保苏铁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生存区域不断扩大。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林草资源。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森林采伐限额、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国所有的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扎实开展森林督查、打击毁林毁草等专项执法行动,挂牌督办典型案件,公开通报典型问题,开展警示约谈。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建成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林草灾害防控持续加强。切实加大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采取包片指导、“揭榜挂帅”和攻坚行动,全力防控森林雷击火、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互花米草等,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林草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75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林草改革创新,加强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中央出台了集体林和国有林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林长制、科学绿化、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及草原、天然林、湿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意见制度方案。出台了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林草部门主要实施7部法律、15部行政法规和47部部门规章,强化了林草执法监督。

支撑保障体系明显加强。明确了林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改革发展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和各地对林业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了一批林业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科研技术中心(基地、园区),建成了科技推广应用体系、标准体系。全国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林业科研机构236个,科研人员1.9万余人,县级以上林草科技推广机构2855个、3.5万余人,林草系统有两院院士14位。

组织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广泛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行重点工程项目制,推行工程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共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127.41万人,其中省级林长422人,全国共有生态护林员185万人。各省建立省级林长制基本制度123项,林长履职、“林长+”等省级工作制度机制142项,形成了完备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督查考核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不断压实,部门协同推进林草重点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基层林草基础建设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