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资讯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零碳革命如何重塑中国经济
来源:新浪财经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1-06-18 | 31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于经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和无数企业来说,进军零碳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1年1月21日,国内最大规模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CCS示范工程)在国家能源集团国华锦界电厂进入调试阶段。

多年来一直对投资使碳捕集项目商业化持悲观态度的埃克森美孚,之前一直表示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政府激励措施,这些项目经济意义不大。但埃克森美孚近期的表态却发生180度大转变,表示现在是时候把碳捕集转变成一项真正的业务了。

埃克森美孚目前正指望将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实现减排目标的主要方式,该公司3月3日宣布成立一个新业务部门,旨在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商业化,并表示政策变化和其他进展相结合使该技术更具可行性。

中国石化4月9日宣布,其旗下华东石油局与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示范基地,年捕集二氧化碳超10万吨。这是中国石化将于2025年建成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计划的第一步。

能源行业之外,很多企业也已经因地制宜进行碳减排的探索。

“我们从事养殖业,养了数亿只的鸡、鸭和数以千万的猪,怎么样让我们的品种更好,怎么样让它少消耗粮食,换句话说,每产一斤猪肉减少对粮食的消耗做得好,就是对碳排放最大的贡献,因为这是巨大的需求,生产粮食需要很多碳排放,因为生产肥料需要电力,发电里面又有天然气发电,也有煤发电,这些都是减排的重要环节”,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怎样在碳减排目标下有所作为,其实已经有考量。

他透露,减少粮食消耗,提升产能,要靠育种技术,新希望已经在育种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努力。“长肉比较好,饲料消耗比较少,料肉比很好,这其实就是对减排的贡献”。

“碳排放不单单是发电厂的事,炼钢厂的事,建筑行业的事,对农业领域也是极端的重要,”刘永好表示,希望通过生物科技、数字科技、育种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来对碳排放达标做农业企业应有的贡献。

“碳中和实际上也是一个商业运作再塑的过程。”李稻葵也谈到,低碳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个机遇抓好了,未来30年,你的企业就会长盛不衰。”

破壁“十四五”

“实现碳中和的本质是推动发展转型,就是要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作为国内长期关注能源转型与气候治理研究,并推动碳中和决策出台的专家,李俊峰这样说。

他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已经低于1%,中国已经出现了碳达峰的趋势。全国31个省市区,基本上20%已经实现碳达峰,60%做到了基本达峰,20%的地区还有一些挑战。因此,“十四五”将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全国70%以上的地区、行业要在“十四五”末期实现碳达峰,“十五五”时期做好收尾工作。

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发展转型,也必然需要配套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支持。

“未来五年我坚信我们的长期债务会出来”,李稻葵认为,未来的金融市场也会发生改变。“为了发展绿色、减碳,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例如要在沙漠里面修电厂、储能,这类项目是长期的,20年、30年的投资周期。我们的问题是金融领域很少有长期债,只有国开行能发一些债,那远远不够。”

他还谈到,企业可以真正用一些很好的低碳生产流程,生产出一些低耗能产品,“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讲,我的融资是低碳的,我发一个低碳债,这样的话融资成本会降很多很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思考了减排问题。他认为,碳减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业政策。“我们要汲取过去去产能、去杠杆的教训,政策一定得一视同仁,拿一个标准来衡量。”

“比方说,可能要关停一些火电厂,那这个标准在哪里?是把任务分解下去,说每个省都得关停百分之多少,还是给一个技术标准,没达到标准的关?”他认为,第二种办法更加有效率。

姚洋提出,产业政策要遵循“无歧视原则”,“不是政府直接去挑选企业,说哪家应该存在,哪家应该不存在,哪家得补贴,哪家不得补贴。是给一个标准,全行业大家都是一样的标准,这样不会产生很大的市场扭曲。如果让政府去挑,那就会产生很大的市场扭曲。”

对于未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电将非常便宜,但储能非常贵,“未来重大的发展方向是储能。”

他判断,“电动汽车马上进入红海,利润很难挣,竞争过分激烈,接下来电池技术可能是一个蓝海,这很快又将变成一个红海,再往下可能是锂、铜、镍、钴等原材料,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获利点。储能,能源的储备、能源管理这是一个重大的行当。”

企业未来五年应该做怎样的调整呢?李稻葵提醒,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减碳。“减碳在‘十四五’规划中专门提出来,而且很可能‘十四五’规划还没有写够,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国家还会加码,各种各样的信号已经表明这一点。”

作者: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