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在安排部署工作时要实事求是,省以下各级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调动起各方面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决心信心。
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行动。
“50.3%”。日前,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发布,这一先行指标连续三个月上行,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扩张。
陆续发布的经济数据印证了中国经济回升势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比上个月明显加快,全国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均在1.5倍左右……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信心。
凝聚更大信心,汇聚更大动力。
12月9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回顾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会议认为。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000万辆!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创下新的纪录。
仅用6年时间,这一数字就由百万辆增至千万辆,成为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前,世界正处于以信息化全面引领创新、以信息化为基础重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谁能更好认识和把握这一大势,更好适应和引领生产力发展方向,谁就能全方位提升综合国力。
“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这一高频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是未来所在、大势所趋,也是当下所需、发展所急。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时不我待。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在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确指示。
一个个重要时刻,见证着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铿锵步伐: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十一位,10年间上升了18位,是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把握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统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坚持问题导向,让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通过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放眼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头正劲:我国已建成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超400家已培育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
在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当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意义更加凸显。
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坚持久久为功的政绩观,秉持一盘棋谋划的全局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绿色发展: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