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改革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从支持全面创新的各方面、全链条谋划推进,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既需要市场机制推动,也需要政府前瞻布局、政策引导,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培育形成的。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强化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策指挥体系、组织运行机制、配套政策体系,在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市场是最好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要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政产学研”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为各类技术提供丰富应用场景,让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筛选出最具发展优势、最终脱颖而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二)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三位一体”推进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教育领域改革要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围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推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变革,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科技领域改革要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围绕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改革攻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布局重大科研任务和发展高质量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机结合。人才领域改革要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疏通人才引育用留的机制性梗阻,打造一支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教育发展、创新突破。
(三)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我国已经是创新大国,日益走近世界科技前沿,迫切需要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掌握更多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技术,还要注重“1+1>2”的集成创新,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要在制度和政策上下功夫,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我们既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要推动开放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优化国际科技合作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审查规则和监管制度,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同应对重大挑战,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四)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贯通。创新链连接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各环节,产业链连接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各环节,两者构成了四链基础架构;资金链和人才链提供金融活水和智力支持,共同服务于创新链和产业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痼疾,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及时有效地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四链之间相对分割而不是相互融合。要系统梳理四链对接融合的堵点、卡点、断点,科学设计有利于各链条各环节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批应用牵引、供需匹配的四链深度融合载体和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融共生的良好生态。
三、认真落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点任务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的具体部署,要抓住关键重点,强化协同联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教育更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夯实基础教育这个根基,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要做强高等教育这个龙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推进数字化教育,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三是改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完善学生学习实践制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推进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