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认识到了问题,就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惯性来做事了。农业农村局、行业协会、合作社要加强组织引导,让优质南果梨卖出好价格,让果农得到回报。”赵宇旭说。
探索尝试
做好深加工产业链,为南果梨产业发展找寻新出路
探讨完优质南果梨的出路,调研组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站。在鞍山市南果之源果蔬专业合作社,80后理事长张明飞带着一群年轻人刚刚探索出一条南果梨深加工的出路。合作社所在的东鞍山街道对桩石村是南果梨的发源地,2013年,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就被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的优质鲜果不愁卖,高峰期直播平台一天能卖出2000单,1万斤梨!”张明飞说:“不过,这样的优质鲜果一年产量占比最多40%,还有大量果品质量一般的南果梨不好卖。”
转机从2021年10月开始,随着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千山站落户对桩石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研究南果梨,成为产业发展的智囊团。张明飞拿起一支包装淡雅的南果梨膏说:“去年我们拿出10万斤南果梨尝试做了梨膏,包装也是大学生帮我们设计的,给大家泡果饮尝尝。”
清甜微酸的南果梨果饮,打开一群人的话匣子。
“我们选的梨虽然果品不好但是甜度够,15斤梨低温萃取出1斤膏。因为南果梨的维C含量高,喝起来口感会偏酸一些。”张明飞介绍。
一旁的南果梨专家王小平提出改进建议:“目前梨的味道保留下来了,但缺少南果梨独特的香气,如果能把这部分物质提取出来加入梨膏中,那我们的梨膏就能与目前市面上的梨膏区别开来,这需要一定的技术突破。”
一番讨论后,赵宇旭建议要算算细账:“收梨、存储、加工都涉及成本,这不比卖鲜果,会有回款周期。今年梨的产量预期多少,准备拿多少来做加工,加工能力够不够,资金足不足,你们心里要有数,区里也好帮你们对接资源。”
回到车里,调研组的同志们还在继续讨论。“种植普通品质南果梨的果园要找准发展路径,深加工是保障果农收益的一种途径”“鲜梨从食品变成商品进入市场,竞争可能会更激烈”……赵宇旭说:“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