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资讯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人民网 | 发布时间: 2023-08-16 | 182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未利用地开发力度加大以及盐碱地治理技术提升,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投资,已有较大规模的盐碱地被改造利用。特别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东北西部松嫩平原盐碱地、华北滨海滩涂盐碱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均得到一定程度改造利用。

“安全可持续是盐碱地改造利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李玉义介绍,当前盐碱地治理的技术很多,然而投入成本高、财力难以支撑,必须探索投入成本与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改良技术。同时,盐碱区往往也是生态脆弱区、敏感区,治理改良使用的技术、产品不仅要有效,还要安全、绿色。

加速“以种适地”步伐,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据介绍,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耐盐碱作物育种研究,在种质筛选、育种技术、科研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筛选了一批耐盐碱种质资源。鉴定出耐盐碱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种质资源2000余份。建成国家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圃(东营),支持建设国家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加大资源普查收集力度。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在水稻、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作物耐盐碱品种选育推广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水稻方面,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国家耐盐碱水稻品种试验,2020年—2022年国家审定耐盐碱品种11个,可在轻中度盐碱地淡水灌溉种植。小麦方面,2019年开始设立国家耐盐碱小麦品种试验,2022年以来国家共审定6个耐盐碱小麦品种。此外,地方还审定登记了一些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高粱等耐盐碱品种,推广效果较好。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要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江苏宇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为契机,为东台市弶港镇蹲门村周边小麦施用牛粪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作基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加速土壤质量提升。

加速“以种适地”步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加快完善耐盐碱作物鉴定基地布局,推动建立健全鉴定评价标准和方法,推进资源精准鉴定和基因挖掘。转变育种观念、加强育种攻关,加快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试验审定和示范推广,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延伸阅读

盐碱地小知识

1.什么是盐碱地?

大家俗称的盐碱地,是指含盐量超过0.1%的土壤,包括盐碱耕地、盐碱林草地、盐碱未利用地等。一般而言,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1%时,普通作物品种的生长开始受影响;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大部分作物品种产量明显下降。

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中,盐碱地是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是未利用土地,不包括已利用的盐碱化耕地、林地、草地等。

2.我国的盐碱地分布在哪里?

盐碱地多形成于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势低洼的区域,大致可将我国盐碱地主要分为五大类型区:西北内陆盐碱区、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区、滨海盐碱区、黄淮海平原盐碱区和黄河上中游灌区盐碱区。

其中,西北内陆盐碱区和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区是我国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域,盐碱地面积大且连片分布;黄淮海平原盐碱区是我国成功治理盐碱地的典型区域,其盐碱地大幅减少,目前只有零星分布。

3.当前我国盐碱地改良措施主要有哪些?

当前,我国盐碱地改良措施可分为4类,即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种植盐生植物、耐盐绿肥和牧草、施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等;

农艺措施包括合理灌溉、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调节土壤水肥气热,提高耕地产能;

化学措施是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改良剂,降低土壤盐度和碱度,改善理化性质,提高洗盐排盐效率,促进农作物生长;

工程措施包括建设灌排设施、平整土地等,通过完善灌排体系,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控制地下水位,是治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0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