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资讯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内蒙古森工集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来源: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2-08-22 | 5133 次浏览 | 分享到:

筑起祖国北疆生态脊梁

——内蒙古森工集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蓝天浩渺之下雄浑纵卧,绿色氤氲之中林泰民安。

  一个囊括10.67万平方公里的复合性生态区域扛起了中国生态脊梁的重任,25900多座山峰构成了坚毅的骨骼,7100多条河流交织成了密集的血管,1.2万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成了丰盈的骨肉,8.37万平方公里森林苍翠了中国的北疆。

  这是一片承载梦想的土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务林人守望相助,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26日看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棚户区职工群众时指出,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在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居于基础地位,在自治区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中居于重要地位,在自治区建设祖国北疆重要安全稳定屏障中居于特殊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林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的理念,坚守主责主业,推动林区生态保护建设质量持续提升,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践行“两山论”的重要实践基地,内蒙古森工集团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林区开发建设70年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实现了生态地位更突出,生态作用更凸显,发展潜力更强劲,发展空间更广阔。

  ——从栋梁到脊梁,良好的生态环境,源自务林人70年如一日在生态保护建设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

  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此结束了长达63年的采伐历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然而,在林区开发建设70年的岁月长河中,生态保护建设一以贯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0年2月2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作出了筹备开发大兴安岭的决定。1952年初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6月20日,首任局长杰尔格勒带领第一批开发建设者来到位于大兴安岭林区腹地的图里河森工局展开筹建工作,由此拉开了林区有计划开发建设的序幕。

  采伐,并非无节制地向森林索取。

  林区从开发建设伊始,就十分重视保护这片大森林。1958年8月7日,自治区党委在牙克石召开了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乌兰夫作出了“一手栽树,一手砍树,右手栽树,左手砍树”的指示。

  林区结合实际,提出“造林多于砍树,要采一造二、造三、造五、造十。”这一工作方法一直坚持到林区全面停伐,一边为祖国建设提供保障,一边实现了造林多于砍树的目标,为林区生态建设始终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营林更新为基础,综合利用,青山常在,永续作业”的方针是刘少奇主席在视察林区时提出来的。1961年8月,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视察根河和图里河林业局时,对林区职工建立营林村的建议十分重视。这一年的11月初,按照刘少奇主席视察林区时的指示要求,根河林业局在潮查林场三车间地区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营林村——百林茂营林村。

  与此同时,大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胸怀报效祖国、支援边疆的壮志豪情,开始了林区改天换地的开发建设历程。他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把一棵棵栋梁之材运往祖国各地,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东林西铁”享誉自治区。

  据统计,截至停伐前,林区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上缴利税20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4倍,有力支援了新中国开发建设,无愧于“共和国长子”的光荣称号。

  1998年,国家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工作。林区坚决落实木材产量调减政策,木材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每年425万立方米分两步调减到110万立方米。

  植树造林没有因采伐量减少而降低,林区同步开始有计划、分区域的植树造林工作,强化了种苗培育,全民植树护绿在林区蔚然成风。

  每年的4、5月份,在山间林下、沟塘岭脊,到处都有林业职工群众植树造林的身影。

  “20世纪70、80年代,造林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可以说是全民造林。”库都尔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晓斌说。

  董晓斌出生在库都尔森工公司原林林场,是名副其实的“林二代”。在他的记忆中,从上小学开始,学校就有造林任务,无论条件有多艰苦,每年都会跟着老师去上山造林,“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领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植树造林抚绿意,荫荫处处树栋梁。70年来,林区几代务林人始终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林业方针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2000余万亩,并创造了阿尔山、库都尔两处“百万亩人工林”的营林奇迹;实施天保工程20年来,森林面积净增1500万亩、森林蓄积净增3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提高9.25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