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河南:治理水土流失 留住绿水青山
来源: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0-11-17 | 5544 次浏览 |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幸福生活更有保障。到底“中不中”,看看中原大地东南西北的实践。

  永城:建设幸福湖

  位于河南省最东部的永城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煤矿资源丰富,是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虽大部分为平原地区,却走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平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路子。

  “西至黄河东至淮”,“柳色如烟絮如雪”,行走在日月湖景区南部的新隋堤上,人们不禁会想起白居易在《隋堤柳》中描绘的永城八景之一“隋堤烟柳”。在2011年之前,日月湖还是永煤集团城郊煤矿压煤区,由于城郊煤矿的快速开采,约2.7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始沉陷,涉及3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12600人,13920亩土地,沉陷深度平均2.1米,常年积水面积约3.15平方公里。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影响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不再适于群众生产、生活。同时,该区域将东西城区相隔断,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矿产资源强度开发、土地沉陷、耕地无法恢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情况下,永城市委、市政府利用沱河、日月湖水资源、自然风光、城市风光和历史文化等有利因素,把水利生态与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确立了“一湖托两城,生态惠民众”的目标,本着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水利旅游资源,通过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河湖连通、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推进景区人文景观、艺术景观、自然景观建设,形成了具有城市河湖特色的沱河日月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隋堤烟柳”的美景再现世间。

  郝堂:打造幸福村

  《战国策·楚策》中记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个妇孺皆知的典故发生在河南省最南端的信阳市。

  七月盛夏,走进信阳市郝堂村,青山苍翠、夏荷娇艳、绿水长流,古色古香的街道清雅端庄。谁能想到,以前村中河流污染严重,村民习惯于把生活污水和垃圾倒入河道中,既污染河流又堵塞河道,严重影响了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和基本的农田灌溉。由于村子闭塞,砍伐树木烧柴成为村民的主要燃料,大量树木被砍伐。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认识到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郝堂人喊出了“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不扒房”的口号。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始终坚持打造“惠民工程、健民工程、富民工程”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找准功能定位,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形成了完善的防控体系,取得了流域总体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良好效果,显著促进了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多年治理,郝堂演绎了由脏乱到干净、由干净到美丽、由美丽到富裕的蜕变,先后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示范”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画里郝堂”,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小康路。

  灵宝:栽下幸福树

  老子过函谷关作《道德经》,于是有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传世名言,函谷关就位于河南省最西端的灵宝市。

  2000多年后,勤劳的灵宝人民以敢叫山川换新颜的接续努力,生动诠释了水善利万物的真谛。寺河乡位于崤山腹地,上世纪70年代,该乡还是一片荒山秃岭,年复一年的开荒、毁林种粮,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致使群众越种越穷。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当地深刻认识到水土流失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脱贫致富的希望在于因地制宜搞好水土流失治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山区经济。随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以种植经济林、用材林为主。经过多年治理,寺河山森林覆盖率超过90%,种植苹果6万余亩,因地制宜发展的苹果产业成为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寺河乡的苹果不仅美了一方山水,还富了一方百姓。

  林州:雕刻幸福田

  位于河南最北端的安阳市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用自力更生唱响了“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嘹亮战歌。

  林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太行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6%,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800平方公里,经过长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600多平方公里。山坡上不修梯田,就不能保水保土保肥,耕作就不方便,产量就不能提高,勤劳的林州人民用双手将梯田刻在了太行山上,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巅。相对于南方的梯田,更加壮美震撼,极目远眺,春如层层银带、夏天麦浪翻滚,吸引无数游客驻足。林州人民在治山治水中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有了点子、找到了致富的路子。

  天有四时,地有四方,无论是春风裁出的隋堤烟柳、夏雨娇艳的荷塘美景,还是压弯秋枝的苹果、冬雪覆盖的梯田,都只是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预计“十三五”期间可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积5300平方公里。下一步,我省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持续不懈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长岭 谢海忠 李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