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学习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第十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1-06-16 | 28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以下简称“规划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于6月5日~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

本届论坛以“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开创‘十四五’新局,推进碳减排与长江大保护”为主题,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控制、长江大保护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等议题深入探讨,共设8个特邀主旨报告和4个分论坛、37个专题报告。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原理事长王玉庆,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中南大学柴立元院士,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巡视员朱广庆,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吕文艳,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李春红等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以及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科研院所、高校院系、创新型科技企业(平台)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在致辞时表示,两院院士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本次论坛在疫后重振的武汉召开,正逢其时、意义深远。

吕文艳厅长在致欢迎辞时指出,湖北承载着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借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愿与大家一道携手推动长江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的全面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中科院院士、教育部环境教指委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他认为,本届论坛针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关键问题深入探讨,对于推动我国环境学科的发展与壮大、提升环境人才质量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巡视员朱广庆在致辞中传达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科技三会”针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精神,并介绍了科财司下一步科技工作的主要部署:科财司将与科技部基金委等部门加强联动,重点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行动防控,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科技攻关;将按照“三个治污”“五个精准”的要求,组织实施《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服务地方保护治理;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力量。

本届论坛邀请郝吉明院士、曲久辉院士、贺克斌院士、王金南院士、王焰新院士、任洪强院士、柴立元院士、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处长陈胜等专家和学者们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工作需要与创新体系建设、新形势下科教融合协同推进人才培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环境科技创新技术、环境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等内容作特邀主旨报告。

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主席、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以“面向生态环境保护主战场,推动科教融合发展”为主题作主旨报告。报告中,郝院士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推动科教融合提出两点工作建议:一是建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平台,增设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二是积极有序推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曲久辉院士以“材料创新助力低碳环保科技进步”为主题作主旨报告。曲院士在报告中回顾我国环境政策发展历程时强调了新材料在环保技术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性意义,并提出“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是未来实现材料深入研究、创造技术、工程应用、适应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工程的未来”的观点。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王金南院士以“载二十乘风破浪,绘蓝图美丽中国”为主题作主旨报告。据报告介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成立于2001年,其职责定位是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决策咨询和风险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建立了10个二级研究所、中心和4个实验室,以及18个为青年人才提供的科研平台,现已形成一支整体知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后备人才储备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先后完成70多项国家级重点规划、110多项流域和区域级环保规划和100余项国家环境政策研究,承担近20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逾300项部委委托项目以及8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各类科研论文约2500篇,获得国家与部省级科技奖50余项,拥有350多项专利证书和软件著作权;位居环境事务类全球顶级智库第25名,在入选的中国环境智库中排名居首。

论坛上,王金南从环境规划、政策、工程、风险四大业务领域回顾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二十周年的发展历史,展示了规划院在科学研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影响等方面的亮眼成绩,并提出了